|
東星航空被尋求收購
武漢市政府稱不愿看到1700名員工失業,優先考慮大型國有航空公司
本報訊 昨天,對于武漢民營航空公司東星航空停航后的命運,武漢市政府方面透露,考慮到東星千余名員工的安置和國際影響等問題,政府傾向于幫其尋求收購方,不過一切都要等到法院對東星航空資產負債狀況作出清理調查之后的裁決結果而定。
國有航空成首選
“東星的欠款太多了,需要有人來堵這個窟窿。”武漢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對于6家外企及金融機構追討東星欠款一事,商務部非常重視,但如果走破產程序,美國通用電氣等債權人則面臨難以追討欠款的風險。另外,破產也會讓東星航空的1700名員工面臨失業的局面,影響社會安定,這也是政府主管部門所不愿看到的。
至于接管東星航空的收購方,武漢市政府方面表示,優先考慮大型國有航空公司。東星此前欠款風波讓主管部門非常擔心安全問題,這也是武漢市政府向民航局遞交停飛申請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是需要投入成本的。”該人士稱,而國有航空公司具有這個能力。
對于此前與東星接洽談判的國航母公司中航集團是否將成為首選,武漢市政府稱目前還無法確定。對此,中航集團發言人表示,對于中航與東星收購的進展,目前并沒有新的消息發布。
蘭世立拒絕收購
但目前推進收購最大的難題在于,擁有東星航空絕對股權的蘭世立拒絕出讓東星航空股份。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無論蘭世立是否同意收購,政府方面都會尋求合法途徑解決東星債務糾紛事件,因為蘭本人已經無法解決公司欠款問題。
據介紹,東星集團旗下的航空、旅游、地產等業務互相抵押貸款,債務混亂,且拖欠貸款數額龐大,因此中航集團并不愿收購東星航空,盡管湖北省政府承諾為其提供相關政策優惠等條件,但中航集團只同意接管東星航空的欠款。
而東星航空創始人蘭世立認為,東星航空盡管資金上出現困難,但東星航空的品牌、以及商業模式具有一定價值,因此收購價要高于這個數額,但遭拒絕。
據東星航空內部人士稱,今年2月份,武漢市交委已經介入中航集團收購東星談判中,并代表東星與中航協商。隨后,在東星航空未與中航簽署協議的前提下,中航開始為接管東星航空做準備,如召集東星機長就降薪開會,調整東星航空各部門人員等。這些激化了雙方的矛盾,最終東星航空在3月13日晚發布聲明拒絕國航母公司收購。
國家民航局介入
武漢市政府強調,政府只是做協調和服務工作,而且去年蘭世立在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下,曾找到政府尋求幫助,因此政府部門才介入。
國家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民航局對此事的態度就是要首先保證旅客的安全,因此民航中南局已經派出專門的工作小組處理航班停飛以及代飛事項。
本報記者 李媚玲 武漢報道
■ 分析
“國航若收購 三方均受益”
某武漢民航界人士表示,如果促成國航收購東星航空,對湖北省政府、武漢市政府和國航各方都是有利的。今年3月份,湖北省政府與國航母公司中國航空集團就共同打造武漢航空樞紐簽署框架協議,該集團將把武漢作為其國內核心網絡樞紐進行高起點建設。
另外,東航與南航都已經在武漢建立了分公司,如果此次能吸引國航進駐武漢,三大航共同建設武漢航空樞紐,不僅可以拉動當地民航業和地方經濟發展,而且可以獲得更多國家政策和資源支持。
“國航方面,與建立武漢分公司相比,國航通過收購東星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快速切入武漢市場,同時還可獲得地方政府的多項優惠政策。”該人士稱。目前武漢市場上南航占40%的份額,東航和東星分別占有20%多和10%多的份額,而國航僅占5%。
根據協議,國航承諾,不斷加大運力投放,力爭其武漢公司大型飛機擁有量2010年達到15架,2015年達到30架。
■ 專家說法
“政府不應染指企業資產”
經濟法專家稱控制東星高管需謹慎
本報訊 (記者褚朝新)昨日,記者多方證實,東星集團總裁蘭世立和副總裁汪彥錕被監視居住,配合有關部門調查。昨日,知情人士介紹,兩人的家屬都已經接到警方的口頭通知,稱兩人在接受調查。家屬及所聘律師要求見面的申請,被有關部門拒絕。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名經濟法專家喬新生認為,在對企業負責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考慮到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需要,萬萬不可在采取強制措施之后,使企業經營陷入絕境。
喬新生強調,在沒有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政府不應染指企業的資產;在沒有司法判決和裁定的情況下,也不宜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政府提前托管或者租賃申請破產企業,將會后患無窮。地方政府千萬不可盲目踏進債務的陷阱之中。
他認為對待外國投資者不符合法律的請求,應當以公開的方式加以說明;對待某些外國投資者的要挾舉動,政府應當針鋒相對,嚴詞駁斥,絕對不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有“治外法權”。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