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jīng) > 產(chǎn)經(jīng) > 東星航空重債停飛 > 正文
食品安全喜怒哀樂 奧凱停航,東星停運。民營航空繼續(xù)陷落。
3月13日晚,東星航空有限公司(East Star Airlines Co., Ltd.,簡稱東星)發(fā)布聲明稱,經(jīng)過幾個月的接觸與了解,公司董事會認為與中航集團無法形成商業(yè)合作的基礎(chǔ),正式拒絕與對方的股權(quán)合作。中航集團是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601111.SH,簡稱國航)之母公司。
中航對此未做出回應。不過,3月15日,新華社消息稱,應武漢市人民政府請求,民航中南地區(qū)管理局決定自15日0時起,暫停東星航線航班經(jīng)營許可。繼奧凱之后,這是第二家被停運的民營航空公司。
一直以來,中航對此收購信心滿滿。“這事你記住,就是蘭世立的錯,別的我不能多說了。”一位參與者告訴《中國企業(yè)家》記者。
為了此次收購,中航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一方面,中航與東星進行收購談判;另一方面,與當?shù)卣献鳌>驮跂|星發(fā)布公告的前兩天,3月11日,中航與湖北省政府簽署了“共同打造武漢航空樞紐框架協(xié)議”。
“和我們談判的人,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是‘我是應省里、市里的邀請和你們談的。我們不想讓企業(yè)倒了’。”一位東星的員工告訴記者。
早在去年中旬,由“欠薪事件”、“飛行員停飛”引發(fā)的東星危機,就已經(jīng)曝露出東星資金鏈緊張問題。東星總裁蘭世立一度想引進戰(zhàn)略合作伙伴,然而一直未能如愿。巧的是,去年底,他與想進軍武漢市場的中航一拍即合。
此番談不攏其實背后原因再簡單不過。一位知悉內(nèi)情的人告訴記者:“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收購對價方面不能達成一致。”之前有消息稱,中航收購東星要付出6億人民幣。很快中航總經(jīng)理孔棟否認,“這一價錢不對”。
上述參與者用“爛白菜”形容東星。
不過有一點,孔棟當初決定與蘭世立談并非犯傻,收購東星有戰(zhàn)略意義。
中航最重要的理由——完善網(wǎng)絡(luò)。目前,國航三個重要運營基地,北京、香港(通過和國泰交叉持股)和成都。而在華中地區(qū),尤其是“九省通衢”的武漢,國航一直無法進入。
早在2006年,中國首家航空運輸綜合改革試點就已落戶武漢。民航總局給予武漢最大的政策開放,這意味著武漢很可能成為京滬穗三大樞紐之外第四大航空樞紐。
這是一塊讓人眼紅的肥肉,但吃上一大口卻非易事。武漢目前有三家基地航空(分)公司在運營。東航旗下的武航,南航的武漢分公司,還有東星。由于東星有自己的旅游公司,以及低于市場20%的票價,其市場份額一度可占到4成。而國航的飛機只能在武漢經(jīng)停,不能始發(fā)。
謀劃武漢市場的原本是東航。按東航的計劃是與南航的武漢公司進行合資,另一個方案是收購東星。其時,東航正在醞釀的“斷臂止血計劃”,降低負債率,補充現(xiàn)金流,管理環(huán)節(jié)簡化是目的,因此這一方案根本沒有進行討論就夭折了。
當然,東航武漢與南航武漢的合資有一定的基礎(chǔ)。劉紹勇來自于南航,且東航與南航早就已經(jīng)達成10項全面合作的協(xié)議。
這才是中航進攻武漢真正意圖。提早下手,拿下武漢,狙擊東航與南航的合資。
無疑,武漢市場的風起云涌可能是東航與南航走近的起點。從東星收購案一事看,中國民航格局的衍變,不單單是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較量,背后一定是三大航空公司的戰(zhàn)略性進攻與防守。而蘭世立和東星,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當然這也給東星們提了個醒,如果你不能像春秋航空一樣,找到、堅持合適的商業(yè)模式,苦心經(jīng)營,那棋子的角色是注定的。話說回來,如果蘭當初只為一個航空公司的殼而來,如今遭中航遺棄,當初的夢就是白做了。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中國企業(yè)家》
相關(guān)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