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本刊記者采訪,坦陳上汽與雙龍5年聯姻感受——
胡茂元首度回應“雙龍危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談佳隆/上海報道
今年1月10日,上海汽車發布提示性公告稱:“韓國雙龍汽車株式會社董事會于1 月8 日做出決議,同意該公司按照韓國法律的相關規定向韓國當地法院申請進入企業回生程序,并且已于2009 年1 月9 日向法院提交了相關申請!
按照韓國法律規定,企業回生程序是指在法院的主導下,調整股東、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的法律關系,促使面臨危機的企業恢復經營的一種法定程序。此做法與歐美的破產保護相類似。
截至目前,上汽收購雙龍是中國在韓最大的投資項目,面對中國汽車工業進軍海外遭遇的這樁“重大挫折”,留給胡茂元的除了“不甘心”、“憤慨”之外或許只有等待。
近日,作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中國最大汽車企業上汽集團董事長的胡茂元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向外界首度回應了“雙龍事件”。
上汽遭遇“雙龍危機”
“收購韓國雙龍的5年時間,我們花了大量的精力。面對當前的情況,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雙龍‘秩序’的正常化,上汽‘走出去’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而其作為上汽的經營戰略是不會改變的,”胡茂元向《中國經濟周刊》這樣表述。
2003年10月,上汽集團收到一份關于收購韓國雙龍汽車50%左右股權的構想報告,提交者是上汽下屬企業上汽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而這份構想報告很快引起了上汽集團決策層的注意,因為其“暗合”了上海市政府發展汽車產業的戰略思路。
改革開放之后,上海汽車工業取得長足進步,得益于與德國大眾、美國通用等公司的合資合作。然而,單單依靠“引進來”所暴露的問題逐步凸顯——一直未獲得核心技術。在2003年至2004年,中央有關部門要求上海在一些領域不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而先進制造業中的汽車產業被視為希望產業,上汽集團當仁不讓地成為沖擊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種子選手”。
2004年,上海市市長韓正在接受中央媒體采訪時的一段表述頗能解釋當時的政策思路。他向記者表示:“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是核心技術,中央提出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上海的實際,我們走出去就需要參與一些國際購并、國際合作,通過這個購并把它的核心技術一起購并過來了,然后再根據我們的實際,再在它的基礎上提升自己。”
正是在這樣一種“政策鼓舞”下,僅僅2004年,就有4家大型的上海制造業企業進行了國際并購,其中并購對象中不乏具有行業國際先進技術的企業,上海汽車集團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就是四大并購案例之一。
當時各類媒體報道,對包括上汽集團收購雙龍在內的四大并購案例都作了很多報道,對能否獲得核心技術也進行了分析。但并購行動并不順利。如自2005年上汽正式入主雙龍之后,雙龍工會就不斷指責上汽不僅沒有在韓國長期投資的誠意,還試圖將核心技術和人才轉移到中國總部,要求上汽給予明確回應,否則將發動罷工。
“偷竊技術、轉移人才”成為雙龍工會長期“對抗”上汽大股東的理由,而矛盾也日積月累直至全球金融危機臨近,雙龍資金出現枯竭成為之后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
胡茂元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韓國當地對于幾大汽車公司的態度是不同的,把中國的合資企業(雙龍)作為國外的企業來對待。目前,雙龍的資產還是正值,但抵押擔保都拿不到,這樣的投資環境太糟糕了。”
上汽“失察”韓國營商環境
2004年10月,上海汽車正式收購雙龍汽車48.92%的股份,而當時收購的股價為每股1萬韓元,總價值為5900億韓元(約42億元人民幣)。2007年5月,上海汽車以每股6500韓元的價格購入雙龍2.41%的股份,交易總金額人民幣1.581億元。至此上汽已經增持雙龍股份至51.33%。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