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劉建強 秦姍
頂著“手機山寨王”這頂荊棘王冠的天宇,憑什么去接諾基亞的班?
2002年注冊公司,2006年獲得GSM網和CDMA網手機牌照,2008年正式成為中國電信合作伙伴,宣稱當年“天語”品牌手機銷售2400萬部,銷售額80億元,占據國內市場十分之一份額。
天宇朗通,一個其創始人榮秀麗毫不掩飾超越諾基亞(中國)夢想的中國本土公司。在榮簡樸的辦公室里,坐在她的對面,聽她講述夢想和途徑,談話結束的時候,你或許仍然懷疑,但不會再感到她的目標可笑。
不建工廠,在整合最新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嚴格控制供應鏈,渠道商產品買斷,今年46歲的榮建立了自己的商業邏輯。她重視各個環節的系統化,以減少個人決策帶來的失誤。在過去幾年中,她的邏輯保證了天宇朗通以低價格(或許還有她一再強調的質量)將國內手機制造商遠遠甩在身后,但她卻難以甩掉這枚硬幣的另一面:天宇是“山寨”的,沒有核心技術,缺乏品位和個性。
這是一頂荊棘王冠。不夠公正,但是至少目前無法摘下。它意味著榮的夢想可能最終成為天宇的墓碑。當然也有例外。在中國,在那些同樣沒有技術先發優勢的行業,挑戰者們脫穎而出時有發生,比如華晨,華為,比亞迪。榮秀麗還有這種機會嗎?
榮正在著手改變。她選擇的似乎是一條捷徑:與最優秀的公司合作(如威盛、高通、微軟),成為行業影響力巨大的公司的合作伙伴(如中國電信)。“你能說高通、微軟是‘山寨’的嗎?”榮問道。
她的意思是,合作的前提是實力。為了進軍運營商定制渠道,天宇開始宣揚自己的實力。榮需要向運營商證明,天宇是有品牌的。
手機銷售從開放市場(社會渠道)向運營商定制的轉變已成定局。未來3年內,中國電信希望其CDMA用戶由目前的4300萬增加至1億。如果考慮到榮秀麗從2007年就開始部署向運營商定制的轉向,那么必須承認,榮對自己從事的行業的理解遠非其他“山寨”同行可比。
現在,天宇朗通擁有員工1600人(其中將近600人從事研發),七成的人力被用于CDMA手機研制和銷售。在榮的計劃里,2009年天宇將有600到800萬部CDMA手機被中國電信采購(榮的銷售總監之一盧偉冰認為這一數字為1000萬部)。據榮分析,諾基亞很難進入這一隊列,而對于準備效仿榮的追趕者,時間不夠了。
“不是說一天你就可以跟諾基亞較勁,”榮秀麗說,“這是長遠意義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就是你慢慢地干,不犯錯誤,每年增長30%,過幾年就變成那樣了。”
“我們要停下來”
“我們要停下來。”
2008年10月26日,榮秀麗召開了公司支撐體系大會,傳達她對金融危機的思考結果。 “十一”長假結束,榮已經感到了某種變化。“去年‘十一’的銷量是今年的四五倍。”盧偉冰說。10月手機銷量由9月份的200萬部下降了多一半。不僅僅是銷量。在各國政府一片“救市”聲中,榮秀麗感到風暴馬上就要到來,“這時候你要把自己救出來。”她判斷,隨著企業減產、倒閉,失業人數增加,老百姓手里會越來越沒有錢,開放市場也會隨之萎縮。
“當我們什么都看不清的時候首先要站住。”榮要求她的下屬把注意力立即從開放市場轉向運營商定制和出口,開放市場任其生滅。此前,天宇朗通98%的銷售依靠開放市場,并因此獲得了每年近2000萬部的銷量。
盡管會前榮秀麗已經給一些高級干部“洗腦”,但效果顯然不好,他們把自己的對立情緒帶到了會上。“他們都快瘋了。”榮對《中國企業家》說。“反對很正常,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人,不反對才不正常。”
2007年底從康佳進入天宇任銷售總監的盧偉冰是最為激烈的反對者。
“這個世界馬上會變得非常差,”榮在那次會議上說,“我們所有人都面臨著轉型。轉了可能會把危機變成機遇,不轉,危機就是危機。”
干部們沒有選擇。原來以榮為核心的單一營銷部門變為三大事業部:G網(開放市場)、C網(電信運營商)和海外。正在籌備的3G手機、smart phone(智能手機)從研發中單獨立項。這個年輕的公司已經習慣了組織架構調整,榮秀麗對它表現出的速度感到滿意。她接著要考驗它的效率。榮下達了11月份的任務量。開放市場不予計算,運營商渠道由零升為80萬部。“我知道他們達不到,”榮說,“只是給他們一個強制的壓迫信號:公司的重心都在這兒,必須干,而且是沒有任何懷疑地干。”稍后,當榮秀麗對一位分區經理的電信渠道銷售業績表示贊賞時,對方回答:“轉型轉得慢就會被干掉,我得到的指令是這樣的。”
接著,榮秀麗通知幾個代工廠家,天宇12月將沒有訂單。“我也是實業家,”榮對他們說,“不知道是怎么被金融家拖到坑里面的。自己的孩子自己養,自家風險自己扛,本公司決定站住,我們會快速地減產,對你們的影響會發生在十二月份。”
“榮總,沒有那么殘酷吧?”他們問。
很殘酷。11月,手機大降價開始。天宇如果沒有及時“停下來”,無異飛蛾投火。這時候,加上已經發出的訂單,天宇共有200萬部庫存。榮秀麗決定,天宇手機不降價。榮再次壓制了公司內部及經銷商的反對。榮的理由是,經濟危機中,降價的壓力無窮大,如果跟風,至少要降三成,而自己的利潤只有10%。再者,即使跟風,也無助于銷量,因為深圳那些小廠的降價幅度將遠大于天宇。在榮秀麗看來,瘋狂甩賣之后,深圳的制造商肯定會停產觀望,屆時經銷商在深圳將無貨可尋,他們自然會把目光轉向穩定的供應商比如天宇。她估計時間不會超過2009年1月。
“因為我們不降價,客戶氣死了,天天纏著我,我說我們就這么點兒訂單,你挑著買吧。”
但12月未盡,如榮秀麗所料,已經有經銷商要求加單了。榮把這個蘊含了理智分析的決定稱為“賭”。
盧偉冰找到榮秀麗:“老大,這次你又對了。”
“這是很極端的動作,”榮秀麗對《中國企業家》說,“包括我們站住,九十度轉彎,包括不降價。如果你對行業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你不可能做這么極端的動作。平時不需要我這么管,但是這次形勢變化太大了。”
于是,“別人十一月停下來不知所措的時候,天宇已經準備干活了。春節前的狀態就是沒訂單,沒庫存。”榮秀麗說,“那么,明年到哪里掙錢呢?”
答案是有政府背景的電信運營商。依靠開放市場壯大的天宇必須盡快開拓這個銷售渠道。
“讓優秀的企業為你不停地背書”
2007年8月,天宇朗通開始投入CDMA手機研發,2008年5月,成為中國電信合作伙伴。按計劃,2009年初,天宇將正式為電信提供產品。金融危機迫使榮的計劃提前了。
“我們并不是為了金融危機才準備運營商定制的,”榮秀麗說,“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你知道你的企業未來兩三年必須要干什么,就要很早地下功夫去做。”
榮對于自己的遠見并不謙虛。但是,這不并意味著她生就先知先覺。
2002年,榮秀麗放棄了利潤豐厚的手機代理生意。榮一直想做的是“高效率的定位分銷”,她的供應商如三星、多普達等不支持。榮決定自己制造手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喜歡的產品賣給需要的人”。“那時候手機分銷很賺錢,”榮說,“我憑興趣做事情,而不是看掙錢多少。”
三星電子無線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周曉陽請榮吃飯。周給榮帶來兩點勸告:沒有研發背景,風險很大;中國人做手機都是行商,賣完就走了,但是你不會,風險很大。
“我的心已經不在那兒(分銷)了。”榮說。
購買主板貼牌生產一段時間后,2003年,榮秀麗創建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在2005年遇到MTK之前,研發消耗了榮秀麗2億資產的近一半,產品卻沒有脫離實驗室階段。期間,榮一共回收了五萬部(800元左右/部)性能不穩定的手機產品。
“我估計不足,”榮對《中國企業家》說,“我不知道這個東西這么痛苦。在手機的鏈條里,如果你僅僅是參與過其中一塊的話,你對整個鏈條的領悟都是很淺的。”
2005年初,榮“第一次認真地想”,她應該繼續還是退出。“它只是一個玩意兒還是你的人生?自己問自己很長時間,最后想明白了,做手機是我的理想,既然是理想,那就一點兒退路也沒有。”
很幸運,她遇到了帶著一站式解決方案出現的芯片商MTK(臺灣聯發科)。“我想產品做得和諾基亞一樣好,你們能支持么?”榮問MTK。“這也是我們的目標。”對方回答。“那么,你們告訴我怎么做,我不會。”榮說。榮認為,是自己的真誠和開放讓MTK選擇了與幾乎一無所有的天宇合作。“他(MTK)覺得你是可信賴的人。”
榮希望天宇的產品有自己的印記,而不僅僅是購買方案和芯片。她希望通過研發達到產品配件的標準化,如果只是購買方案,一個蘿卜一個坑,物料就會產生極大浪費。她需要MTK為她訓練天宇的研發團隊。有一個時期,MTK的工程師幾乎成了天宇的員工。榮毫不掩飾對這個合作伙伴的尊敬和感激。“他是我們的老師。”在無以計數使用MTK(聯發科)手機解決方案的制造商中,榮秀麗執意在產品中注入自己的思考。
榮的思考開始擴展到整個供應鏈。她要求天宇只與行業內全球排名前五、全國排名前三的供應商、代工廠合作,同時天宇也必須在供應商客戶排名中位列前三。“這樣做的結果是你能得到最好的質量供應和價格供應,你的競爭力和可變性都能非常強。”
“你要讓這些優秀的企業為你不停地背書。”榮說。在她看來,諾基亞在品牌、技術和占有率上目前無可匹敵,但它是孤家寡人,其系統“越來越走向封閉”,“我們的模式是尋求合作,與越來越多的人聯盟,體系越來越寬廣。所有的人都在幫你做同一件事情。”榮尋找那些巨人,然后,站到“他們的肩膀”上。
榮對供應鏈的追求以及下面即將講到的渠道買斷模式帶來的銷量,讓她越來越容易得到幫助。2008年,天宇希望引入微軟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榮一度認為可能性不大。當她打算請微軟中國區的高層吃飯促進此事時,對方說:不用了,流程都走完了。與高通的溝通更為簡單。“我們也需要你的合作。”高通說。
“所以不是一個公司如何厲害,”榮秀麗對《中國企業家》說,“那些供應商都是我們體系里的一環,我只是表現了一個終端。我們做GSM,如果沒有MTK在背后支持,能做得那么好嗎?我們做智能手機和CDMA,如果沒有微軟和高通,你覺得我們會有戲嗎?你不能只看我的研發有多強,你還要看我的整合有多強。”
榮的銷售模式也與眾不同。進入手機制造,她可以在銷售渠道上實現自己當初的理想了。她要求經銷商買斷產品而不是賒銷。她把自己的理想(買斷是她做分銷時追求的自由)強行輸入經銷商的大腦。這是一個可以得到現實利益的理想,制造商鋪貨、雇傭促銷員的成本變成了渠道商的利潤。這是一個可以降低經營風險的理想,“我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感覺到產品是否滯銷,我可以及早剎車,庫存就不會是不可控的。”天宇產品調價的周期是一個月,經銷商被告知:不要一次性提一個月的貨,最好每月分三次提貨。雙方的庫存呆滯風險降至最低。目前,天宇的庫存量保持在一周左右,大約40萬部。
兩年時間,天宇的銷量已經遠遠超過國產手機廠商。榮認為,經銷商能夠從開始就接受這種方式,同樣因為他們覺得榮是“可信賴的人”:“我是做渠道出身,這么多年,我騙過你沒有?”2003年,天宇急需資金數千萬,因嫌貸款手續繁瑣,榮決定向經銷商借款。不到兩個小時,4千萬現金到賬。榮在行業內的信譽(她稱之為“江湖地位”)由此可見。
最后,榮堅決不做工廠,不開店。她希望自己的公司保持“輕資產”的靈活身段。事實上榮曾在2006年拿到手機牌照前按要求建過一個小廠,“做個樣子”。她每天一早就出現在工廠里,兩個月后,她認定,“這不是我干的活兒”。同時,她研究了手機制造業,研究偉創力,鴻海,“從各個方面評估,”榮對《中國企業家》說,“我認為我們沒有機會干過它們。那就選擇合作吧。”2008年,榮決定“停下來”后,比亞迪的老板(未確認是否王傳福)對她說:“你怎么選了這么好的模式,想不干就不干,什么風險都沒有。”說話者正面臨工廠裁員、降薪等一系列問題。
“你可以無限制虛擬擴張,”榮說,“但絕對不能物理擴張。”這也是天宇能夠做到迅速轉型的基礎之一。
“我的模式不需要錢,我們有20億資產,一半是現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