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500強公司經理人盤道
出處|英才雜志1月刊
中國價值
金巖石:今天我們來探討兩個詞,一個是中國影響力,一個是中國價值。這里面一定有東西,所以你們這些跨國公司才會沖到中國來。金融海嘯來了,別人都往外跑,你們還在這兒,你們為什么不跑?你們到底在這里干什么?什么東西吸引了你們?
高群耀:不管是從企業的角度還是從職業經理人的角度,談中國價值都是非常必要的。
伴隨著中國崛起的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科技,一個是改革?萍,具體講是數字化的科技。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這場科技革命的受益者。而科技革命的過程中,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詞,就是全球化。沒有中國就談不到全球化,只要全球化,就不能不涵蓋中國。科技、全球化給我們這代人帶來了就業機會,所以我們這代人是受益者。
林正剛:有觀點說跨國公司互相之間是競爭、挑戰的概念,現在這個概念已經過時了,要改了。我們現在是要找合作的機會。合作的機會比挑戰的機會多得多,為什么要浪費時間挑戰呢?挑戰是內耗,所以我們要合作。
張亞勤:如果說中國企業走出去叫全球化,那么外國企業進到中國就應該叫做中國化。這個過程中,外企要主動、積極地調整身段,要融入到中國的產業里去。
什么是中國價值呢?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盡管在全球金融風暴這個大的環境下,但中國還是最有前景的國家。
跨國企業到中國不僅僅是看前景,還看重中國是個創新的人才基地。微軟在中國做很多的研發,其實最終也都是走向世界。微軟中國的研發集團有一個理念:中國“智”造,“慧”及全球。所以,中國呈現出了極大的價值。
關志華:首先,巴斯夫來中國是為了交朋友。其實,巴斯夫在中國已經營了120多年了。此外,巴斯夫來中國,是因為中國有傳統的文化,而且有很大的包容力。中國現在基本上是全球化的帶動者。
陳錦亞:中國在全球是什么位置?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過去都說中國和全球是兩回事,我覺得是一回事,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如果把中國和世界分得很開,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另外,我認為一個企業發展的社會責任特別重要。比如說鋁制的東西是高消耗、環境污染很厲害,但是如果可以把鋁制的產品做好,在生產中排出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氧氣,那么這種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就大了。中國人必須成為狼,不能是羊,羊是要被狼吃掉的,中國人應該站起來和人家打,打贏了才是真正的英雄。
閔毅達:我娶了一個印度太太,但是生了一個中國孩子,我現在跟我的女兒學中文。我說的“印度太太”是指我太太的護照是印度的,“中國孩子”是指她的出生地是中國。所以,我擁有一個國際家庭。過去戴爾看重的是美國本土之外的成本——中國便宜,現在戴爾看重的是創新——創新的潛力中國更大。
全球共融
金巖石:現在,我們大家都被三個屏幕控制了:大屏幕電視、中屏幕電腦、小屏幕手機。這是幸福還是危險?
張亞勤:確實,技術有正面和負面的雙重影響。我們不能變成技術的奴隸,我們要控制它們,讓技術成為工具。比如,我的手機從來不開聲音,我覺得手機不能有聲音,手機是用來發E-Mail的,不是用來打電話的。
這三個屏幕是沒有錯的,他們是高科技公司不斷創新的結果。而控制這些高科技公司的是在座的各位用戶。所以,我相信人是比機器聰明的。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人把機器作為工具,而不能被機器控制。
高群耀:這三個熒光屏的勢力真的很大,這是IT、互聯網、電信、傳媒四大產業融合的結果。但是,我不同意這三個熒光屏是被技術所控制的,這里面傳遞的中心是內容,真正有價值的核心是內容本身。
張亞勤:如果一定要刻意強調某個國家化,那么全球化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共融。今天,全世界的核心詞是和諧,而不是哪一個主義戰勝哪一個主義。
在過去30年中,我們最大的錯誤概念就是世界是平的。現在,世界其實不是平的,以后也不會。技術和人才可能已經跨越了國界,但是文化、產品、市場、服務卻越來越本地化,越來越個性化;ヂ摼W是全球的技術,所以互聯網在全球都能夠成功,我認為這是很大的誤解。成功的企業不僅僅是因為技術,而是從文化到商業模式都要做到最佳。
陳錦亞:我理解張亞勤的意思:全球化的意思不是說中國要把全球都中國化,而是全球在融合、保持自己文化的同時,能把其他文化中好的東西也融入進來,最后的結果是中國更加全球化,而全球也更加認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