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的最后一天,田文華等4名原三鹿集團的高管走進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大審判庭,接受法律的審判。此前,三鹿問題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已陸續出庭受審。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乳業巨頭三鹿集團也在一片慨嘆聲中走向破產。
三聚氰胺,這個在半年前還鮮為人知的化工專業術語,如今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匯。這樣一種化工原料是如何被摻加到原奶中去的?如何進入到奶產品加工環節的?三鹿集團又是如何掩飾真相的?
利令智昏搞黑心“發明” 三聚氰胺制成“蛋白粉”
河北省曲周縣的張玉軍在2007年7月前一直在當地從事養殖業。在養牛過程中,他經過多次試驗,“發明”了將三聚氰胺和麥芽糊精按一定比例配制“蛋白粉”的方法,據稱“能夠提高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而且不易揮發,不易被檢查出來”。
張玉軍最初在本村自己的養牛場小批量配制。2007年11月,他前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黨家莊,化名“張海濤”,以生產涂料粘合劑為名批量生產。他通過互聯網聯系訂貨,并從河南省濮陽市等地購進三聚氰胺,從濟南市購進麥芽糊精,生產所謂的“蛋白粉”。
據張玉軍在法庭上供述,往原奶中摻“蛋白粉”已是圈內人所共知的“秘密”,這樣既可以增加原奶重量,又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一舉兩得,所以很受一些奶站歡迎,市場銷售的潛力巨大。“我之所以用假名生產,也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生產,而我不想讓他們知道。”張玉軍說。警方初步查明,從2007年9月到今年8月,張玉軍總共生產“蛋白粉”600多噸,非法獲利50多萬元。
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在河北省正定縣開工廠的高俊杰、薛建忠、肖玉、張彥軍等人曾一度從張玉軍處批發購買“蛋白粉”,再加價轉售給一些奶站。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高俊杰、薛建忠等人從購買的“蛋白粉”中分析技術配方,開始自行研制并直接銷售給一些奶站。一個較為完善的“蛋白粉”制售網絡形成,高俊杰與妻子肖玉負責組織生產,薛建忠負責聯系銷售訂貨,張彥軍負責生產技術,共生產“蛋白粉”200余噸。
三鹿集團一位質量檢查員透露,過去奶站往原奶中為增加重量而兌水,后來隨著收奶時檢測日趨嚴格,一些不法奶站就開始追求“技術含量”,往原奶中摻加一些混合物以增加蛋白質含量,隨著做這種事情的人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高明,三聚氰胺與麥芽糊精按一定比例配置的“蛋白粉”最為普遍。
瘋狂添加“蛋白粉” 不合格原奶變“合格”
據犯罪嫌疑人耿金平交待,2004年5月,他在河北省正定縣投資建了一家擠奶廳,并與人合伙建了個奶牛養殖小區,養殖奶牛307頭,向三鹿集團供應鮮奶。2007年底,他向三鹿銷售的牛奶因檢驗不合格屢次被拒收。后來得知,向牛奶中摻加某種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能夠增加蛋白質檢測指標,可以蒙混過關。
2007年10月份,耿金平與他的司機耿金珠分別從正定縣趙志超處及行唐縣趙軍花的化工劑門市部購買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蛋白粉”)28袋共計560公斤。 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耿金平、耿金珠多次按每1000公斤原牛奶添加0.5公斤該混合物的比例,將“蛋白粉”約434公斤添加到其收購的90余萬公斤原牛奶中,銷售到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處,銷售金額280余萬元。
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鎮一家奶牛養殖公司經理曾向警方供述,今年4月至8月,他先后購買三聚氰胺4大袋,交給工人多次摻雜在原奶中,供應給三鹿集團。據他講,“因為我養有100多頭新西蘭奶牛,這種牛奶有異味,三鹿奶廠不收,聽別人說加這種蛋白粉(三聚氰胺)能夠去除異味,而且還可以增加奶里蛋白質含量。”
記者在三鹿集團采訪中聽到一位工作人員講,他曾在農村調查過一戶奶農,實際上家里沒有幾頭奶牛,一天卻能送來幾噸奶,很快就發家致富了,鄰居都知道這奶是摻了別的東西。還有一次,一位奶農把一車原奶送到奶站,檢測發現蛋白質不合格,被退回了。過了兩個小時,奶農又把奶拉回來了,再次檢測竟然全部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