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暫停擴張
2002年,葉旭全執掌金威后,在公司內推動一系列改革,金威當年銷量增長高達38%,利潤翻一番,金威從瀕臨破產的啤酒企業迅速躍升為深圳最強實力的啤酒公司。2004年1月,喜力集團通過喜力亞太釀酒 (中國)私人有限公司,持有金威21%的股份,不久后金威成為香港恒生綜指成分股。
金威原來在深圳羅湖和寶安各有一廠,從2004年1月起,金威相繼在汕頭、天津、東莞、西安、成都、佛山投資開設新廠,版圖從深圳擴展至華南、華北、西南、西北,總產能擴大至170噸。金威的目標是要實現2014年產能超過250萬噸、年銷量超過200萬噸。
2007年,金威基本完成全國布局,短短三年,金威異地投資6個廠,所需資金超過20億元,大部分為公司自有資金。
酒類營銷專家柳劍華表示,一般情況下,投資建一個啤酒廠最快需要3-5年回收,慢則長至10年,金威短短3年投資6個廠,加上一個廠只有二三十萬噸產能,毛利不高,資金上會面臨很大壓力。
另一方面,由于整體利潤下降,也給金威啤酒的收入帶來影響。廣東酒類營銷人士朱浪表示,幾年前全國噸酒利潤不過百元左右,而廣東達400元,這吸引了青島、雪花等外地廠家進入。珠江啤酒、華潤雪花、金威啤酒都在擴大產能,競爭過于激烈,廠家要么降價,要么增加銷售費用。因此,廣東啤酒總體利潤下降很快,噸酒利潤已降至100元之內。金威2007年年報顯示,盡管其啤酒銷量較上年增長14.9%,但毛利卻下降了11%。
金威的異地擴張并不太順利。早期廣東高利潤,金威快速積累原始資金,價位較高。啤酒行業人士認為,金威在汕頭布點符合實際情況,因為汕頭只有珠江啤酒建廠,且為罐裝廠,銷量有限;但在天津、西安、東莞布點可以說是一個敗筆。由于啤酒的消費者認同需要時間培養,金威在北方的銷量并不理想。
趙曉菁表示,集中化是啤酒業面臨的必然趨勢,擴張會帶來風險和壓力,但是整個啤酒行業大勢所趨。如金威等到今年擴張,可能沒有機會,還會帶來成本費用的增加。
柳劍華表示,隨著國外資本的進入,啤酒業開始向寡頭方向發展,很多啤酒廠家很早就完成了全國布局,這兩年對于他們而言,更多的是一個“內部消化”的過程,金威的異地擴張晚了一步。另外,作為一個中型規模的啤酒廠,擴張太快,人才管理也跟不上節奏。
趙曉菁說,2007年下半年,金威在戰略上做了調整,即不再有新的擴張計劃,而是把現有的廠做好。“原來買地時買了三四十萬噸的規模,預留了一些地,這些廠現在都是20萬噸規模,未來可以在現有廠的基礎上擴建。”另外,金威雖然在高層職務上做了調整,但實際工作仍由葉旭全負責,李文岳更多的負責公司戰略規劃。
對于金威多數基地未能達產,趙表示,擴建要等到達產之后才能實施,而目前,金威內部正通過降低能耗和縮減成本,達到節流。
知情人士表示,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金威一直在尋求合作,包括金威現在的第二大股東喜力都是意向合作方,另外金威接下來可能會在中高層中重新做人事調整。金威方面表示,公司不缺少資金,不會有股票增發的計劃和安排。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