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是我們惟一的生存條件,我們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壓力,也為了維護民族品牌,經過研究后決定索回天府可樂這個品牌。我們認為當時的合同具有欺詐行為,而且百事也未履行當時的合同約定和承諾。雖然這是我們的家丑,但我們要外揚,因為我們想重振天府可樂這個品牌,也為后來者提供警戒的教訓。”錢黃說。他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搜集整理有關資料和證據,也在試圖與百事可樂商議索回事宜,但還未聯系上。
已經70多歲的李培全近來輾轉奔波于北京、成都各地,為天府可樂尋找“重生”的機會。他說:“本來心都死了,現在好像又有激情了,看到我們當年辛苦打拼的品牌就這么沒了,不甘心啊!我覺得天府品牌的市場認可度還在,前幾年有好幾家大企業希望購買這個品牌,現在仍有不少企業很感興趣。”李培全告訴記者,兩年前出售股份時是索回品牌的最佳時機,但當時有關部門根本沒這個意識,提都沒提。
記者致電百事可樂重慶公司,有關人員稱不清楚情況。記者隨后又與百事可樂集團中國公關總監李女士取得聯系,她說:“我們沒有接到對方的任何聯系信息,也不會對謠言和猜測進行任何的評論。”
“索回”之路多困難 民族品牌需警惕
對于天府可樂向百事可樂“索回”品牌一事,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院長趙萬一教授認為“很難”。他說,天府可樂品牌在合資時已經作為知識產權為合資公司所有,因此其有使用不使用或如何使用的權利。合資公司連續虧損方面,除非合同中明確規定,正常情況下合資雙方本來就是風險、利益共擔。更重要的是,天府可樂已將股份全部轉讓給百事可樂,那么合作關系已經不存在,因此其想主張“索回”或其他權利的主體身份都很難得到承認,法院也可能無法立案。
盡管中國輕工總會在文件回復中曾明確要求“天府可樂品牌占50%”,但并未對年限作出規定,也未對違反將承擔的責任及賠償作出規定。“這就造成現在要求索回或要求其他權利幾乎是不可能的。”趙萬一建議,現在應由政府部門進行協調,從保護民族品牌的角度要求外方要么履行承諾,要么返還品牌。至于合資公司連續虧損的情況,除非有確切證據證明變相侵吞或轉移資產,否則也很難主張權利。
近年來,民族品牌與跨國公司“聯姻”不斷,從天府可樂與百事可樂、娃哈哈與達能,再到美加凈、小護士、大寶,以及近來引起巨大爭議的可口可樂收購匯源,類似合作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李培全表示,跨國公司實力雄厚,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控制了中國市場,而我國的《反壟斷法》又是空白,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爭論很大的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匯源的果汁占中國市場份額的60%,一旦被可口可樂控制,其他同類民族品牌的企業生存空間和條件將十分艱難,包括上游原產品價格可能都要受可口可樂的控制。
錢黃說,對于民族品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也為了自身的壯大發展,與跨國公司合作是必要的。天府與百事是個案,也有一些合作實現雙贏的好案例。但是對于一些打著合作共贏旗號來消滅民族品牌的跨國公司,民族企業要提高警惕,增強風險意識和防御能力,我國的相關法律也要跟上,避免其鉆漏洞,政府要加強對民族品牌的保護,公眾與社會輿論也應維護民族品牌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