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畸形”狀態
中國的成品油定價一直處于“畸形”狀態:10年前,國際油價低于國內價格,大量走私到國內的成品油,搶占了國內油品企業的市場份額,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近10年來,由于國內油價低于國際價格,政府又不得不出臺補貼政策彌補煉油企業的巨額虧損;而今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7月以后國際油價從147美元/桶的高位急劇跌至目前的不足60美元/桶后,國內油價又開始遠遠高于國際油價,國內油品的定價總是被人詬病。
“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急壞了不少成品油生產企業,由于預期油價會進一步沖高,這些企業紛紛囤貨。哪知,進入7月,原油價格沖至近150美元/桶的高位后,便掉頭向下,這是眾多企業始料未及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我國每日消費汽柴油48.28萬噸,如按每噸降價500元~800元計算(這也正是傳言中的降價方案中的其中兩套定價標準),成品油遲一天降價,全國車主及用油單位,每天就得多付2.4億元到3.6億元。
“要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理順石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11月11日中國政府已明確提出這樣的觀點。
“或許,就在這個月內,成品油定價改革方案就會公布。”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稱。但業界亦有疑問,“所謂成品油的定價機制改革,主要有兩種,一是成品油價=原油成本+煉油成本+煉油、銷售企業合理利潤,二是過路費改燃油稅。但是無論哪一種改革方案,都困難重重,壟斷體制內的成品油價格很難和國際接軌;如果費改稅,中國的收費高速占全世界的90% 左右,那成品油價格可能太高。”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所長韓文科明確表示了能源價格機制改革的迫切性。“價格機制改革有兩個目的,一是要表達能源資源的稀缺性。這就要求能源價格不能過低,鼓勵節約;二是要理順價格形成機制,主要由市場的力量來決定,使國家和企業以及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比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