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吳鵬 葉一劍 成都、北京報道
11月17日下午4時,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四川省崇州市平安加油站的老板胥昌明望著絡繹不絕的加油車輛露出笑意。
“成品油降價兩毛之后,我們每天能夠多賣出1000升。”胥昌明說。
一個月之前,胥昌明和崇州市其他20多家民營加油站一樣,面對著油價高企、兩大石油巨頭卡緊油源的局面也曾經一籌莫展。
“我們的自救之道就是到陜北的延安進油,和他們合作十多年了把1700公里的路上成本除去,折算下來每噸成品油仍然要比中石油、中石化的少500元左右。這樣就還有得賺。”胥昌明說,“10月中旬,看著油價一天比一天低,中石油、中石化方面其實也找過我們,讓我們幫他們賣油,但是我沒有同意。”
“我9月中旬開始正式接手成立民營加油站成立商會的事宜,當時他們信誓旦旦,我們還聯合了近300多家遍布四川的民營油企。但是到了10月底,眼看著的報批就有結果了,他們那邊又冷下來了。”10月31日,四川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廖華表示自己不能理解這些民營加油站的“短視”行為。
9月上旬,四川省眾多民營加油站因供油受限,準備成立商會,以《反壟斷法》聯合維權。發表公開信:我們成立商會不是為了和中石油、中石化對著干,而是為了更好地盡社會責任。“實現我國石油市場主體多元化,石油來源多樣化,石油價格市場化。”廖華律師當時在公開信中稱。
“現在看來,成立商會這個事情要緩一緩了。”廖華律師11月17日說。
“以前是曲線自救,這兩天,陜北延安的地煉廠自己送油給我們了。”胥昌明說。
和崇州的胥昌明們的進油渠道不同,依然要靠中石油、中石化供油的大邑縣、蒲江縣、新都、龍泉等成都近郊區縣各民間加油站,盡管也在“暗度陳倉”,但對記者的詢問卻噤若寒蟬。“不敢讓中石油那邊知道我們也在這么做。”一位民營加油站的老板說。
“最好的時光”
孫勇現在河南商丘經營油品運輸生意,到山東東營等地方煉廠比較集中的地區去拉油,銷售客戶幾乎包括了商丘地區主要的民營加油站。
“近一個半月以來,是民營加油站最好的時光”。按照從東營的地方煉廠汽油每噸5000元,柴油每噸4800元到5000元的批發價格計算,每噸的銷售利潤都甚至可能達到2000元。
在河南商丘,盡管中石油、中石化采取了一些“比如送小禮品”的促銷活動,但是與民營加油站動輒低上0.5元甚至1.1元的差價相比,并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可言。以90號汽油為例,在北京的中石油中石化系統和民營加油站之間的零售差價已經到了0.5元。
目前中國的成品油供應鏈是兩個鏈條并存。一個是民營加油站,在國際油價下跌的時候可以通過民營煉廠獲得更廉價的成品油批發,從而具有較大的降價銷售的空間,而另外一個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為代表的供應系統,考慮到國家調控價格的滯后,在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往往出現虧損供應,在國際油價下跌的時候,中石油中石化的銷售價格則由于管制活動幅度不大,進一步導致庫存擠壓,虧損壓力提高。
在成都,中石油、中石化所屬的加油站并沒有降價的動向。而坊間關于近期發改委即將出臺三套降價方案,即每噸成品油零售價格每噸下調500元、800元或是1000元的傳聞卻早已甚囂塵上。就在11月1日,國家發改委出面正式否認了“油價下調20%、燃油稅同步推出”的一則市場傳聞。
在中國,成品油定價權還掌握在政府手中,雖然關于下調價格的呼聲和預期不斷,但是迄今仍然沒有下調零售價格。
市場早已悄然作出了反應。但是這場價格戰的頭頂上依然帶著一個“緊箍咒”,即在國家發改委規定的8%成品油零售價浮動范圍內調整,而并非是零售中準價的下調。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可雨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進行能源的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