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偉勛 歷時5年、斥資100億美元大舉進攻美國國內快遞市場后,全球最大的快遞和物流企業德國DHL公司還是無奈地選擇了撤離。11月10日,DHL宣布,將在明年1月30日終止其在美國的國內快遞和地面運輸業務,轉而強化進出美國的國際快遞業務。為此,DHL將關閉設在美國的地面樞紐,削減309個網點并裁員9500人。
不過DHL在美國市場的收縮,尚沒有影響到中國業務的開展,相反可能會給中國市場帶來新的機會。DHL在華合資公司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簡稱“中外運敦豪”)董事總經理吳東明11月10日晚間接受本網采訪時表示,退出美國國內快遞市場后,中國成為DHL快遞業務量最大的國家,我們將獲得更多的資源。
2003年,DHL花費10億美元收購了收購了美國遞三大快遞企業Airborne快遞公司,開始大舉開拓容量巨大的美國國內快遞市場。DHL希望借助這次收購,在與兩家本土快遞巨頭美國聯邦快遞和UPS的競爭中贏得主動,但由于遭遇政策壁壘和對手阻擊,加之美國去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導致快遞量銳減,DHL在美國的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經營上出現較大困難。幾年來,DHL已在美國快遞業務上虧損數十億美元,僅2008年的虧損額就預計高達15億美元。
今年5月,不堪重負的DHL開始重組美國業務,著手將美國國內的空運業務轉交給老對手美國UPS公司運營,但隨著形勢的惡化,該公司被迫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來擺脫困境。DHL快遞全球CEO John Mullen表示,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我們需要提前采取進一步的舉措,來應對極具挑戰的2009年。
11月10日,DHL公布了最新的重組方案,以“斷臂自救”的方式暫別美國國內快遞市場。根據該方案,2009年1月30日,DHL將關閉其在美國的地面運輸和國內快遞業務。為實施這一計劃,DHL將關閉設在美國的全部地面樞紐,將網點數量從412個壓縮至103個,并裁員9500人。DHL在美國的快遞業務共有員工1.8萬人,今年年初以來已裁員大約5400人。
這次調整,盡管讓DHL增加了19億美元的重組費用,但其美國快遞業務的運營成本卻下降80%,從54億美元壓縮到10億美元。同時,DHL美國業務的虧損也有望明顯減少,預計2009年虧損額將不超過9億美元。
退出美國國內快遞業務后,DHL將把運營重心轉移到美國的國際快遞業務上。同時,DHL其他業務部門在美國開展的業務,如全球貨運物流、供應鏈管理、環球郵件等,不受這次快遞業務重組的影響。
DHL從美國市場部分退出后,中國在其全球版圖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目前已躍居該公司快遞業務量最大的國家。最近幾年,DHL在包括香港、臺灣和中國內地的大中華區已累計投資13億美元,占亞太區投資總額的59%。中外運敦豪董事總經理吳東明表示,公司會繼續實施2006年制定的“中國優先”策略,而且隨著網絡現金流的充裕,有望采取更為積極有力的措施。
中外運敦豪由DHL和中外運集團于1986年組建,雙方各持股50%,目前已在中國國際快遞市場處于領先位置。近期,DHL正在醞釀大力開拓中國的國內快遞業務。此前有市場傳言稱,DHL將收購國內的民營快遞公司,或與中外運集團組建新的合資公司開展國內快遞業務。
吳東明在接受本網采訪時回應說,公司一直在評估中國的國內快遞市場,考察市場需求和成本變化,也在與合資伙伴中外運集團協商,但尚未最終確定在什么時間以何種方式開拓這一市場。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