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達能在自己一手掀起的“官司戰”中連敗十二場,但敗訴后的態度也叫人不敢恭維,每次必會發表聲明聲言對判決結果不滿,言辭間更暗指中國的法律不公正。這種不尊重中國法律的態度,也廣為人詬病。
公眾集體反思外資收購
在經過了“達娃之爭”以及“匯源事件”之后,針對民族品牌與外資收購之間的話題已經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今年8月,國家正式頒布實施《反壟斷法》,被普遍認為是對外資企業的一道“緊箍咒”。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要注意保護民族品牌,抵制外資進行行業壟斷。
據業內人士分析,過去中國企業并不十分重視品牌建設,而在中國人心目中外資企業亦存在著極大光環。許多企業家會認為與外資合作會提升自身的形象,增大影響,促進銷量。因此,若是有外資企業開出價碼,哪怕價格并不非常合理,也會急于與對方合作而不加分辨。但是,通過“達娃之爭”暴露出來的外資真實一面,令廣大民眾開始逐漸認清外資企業的真面目,也感受到了保護民族品牌的重要性與迫切性。通過民意調查顯示,不管是“達娃之爭”還是“匯源事件”,多達80%的民眾明確表態不贊成外資企業對中國民族名牌的收購。
有專家指出,受美國經濟危機影響,西方經濟很可能會經歷一個衰退期。而中國市場仍處于上升階段,將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外資企業將把拓展市場作為重點戰略。一方面中國企業要提高對民族名牌的保護意識,防止這一重要的無形資產的流失。另一方面,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也應當以達能作為前車之鑒,不要僅僅把中國作為一個掘金地,要加強對中國文化、中國法律的了解與尊重,進一步掌握中國市場的運作與消費者的心理。這樣才能夠消除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問題與隔閡,使雙方能夠有序合作,互利互惠,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