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會成為房產市場的倪潤峰?
□ 白寶玉
行業不景氣時,長虹昔日當家人倪潤峰曾發動兩次價格戰讓國內眾多家電廠商破產,現今房地產行業龍頭老大們也面臨著倪潤峰當年的選擇。
目前在房市流傳的所謂“金九”并沒有按期出現,10月黃金周假期也沒有在全國體現出所謂的“銀十”,反而是樓盤價格滯漲、成交低迷,相信在10月余下的日子里也不會有什么奇跡發生。
這種極度萎縮的房市成交狀況與前兩年的火爆銷售相比,不可謂不慘淡。但結合國內外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國內個人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未來預期相比,充分體現出買房人與賣房人的激烈對抗和博弈,買賣雙方各有自己堅持的理由。
買房人或許認為,當前的房價高估了,有待進一步降價。原因是中國前二年的房價過快、過度的上漲了,已遠遠超出他們的購買力。有些勉強買了房子的人,調侃自己為“房奴”,由此可見這些購房人所承擔的經濟壓力與心理壓力。
但賣房人卻認為國內目前沒有房子的人和家庭還有很多,有錢人也還有很多,而且開發商的成本也很高,開發商還得確保一定的利潤空間。
造成當前房市成交清淡的另一條主要原因就是國內外宏觀經濟的高度不確定性。始自去年4月,以美國的新世紀房貸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為開端,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已經演變成為歐美的金融危機:華爾街的重量級投行是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先是貝爾斯登、后是雷曼,甚至于連具有傳奇色彩的摩根與謹慎的高盛都要向銀行轉型。國際保險巨頭AIG也在今年9月16日被美國政府接管。總之,華爾街在次貸和金融衍生品上栽了個大跟頭,10月7日道瓊斯指數4年來首度跌破萬點,一些美國金融專家和學者都將此次“金融危機”與美國上世紀的大蕭條相提并論。
跟美國金融市場密切相關的歐洲股市近日來跌幅也很大,《華爾街日報》甚至以題為“美國很糟,歐洲更甚”來加以報道。可以說,歐美經濟受到此次“次貸危機”的較大沖擊。
盡管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參與不多,但也很難獨善其身,主要是由于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有大量的出口。如果出口大幅萎縮,中國經濟的增長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次貸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與其說是國際投行為了追求過多的利潤過度創設而導致的,不如說是全球流動性泛濫所造成的。中國有幸得以避免,因為監管部門比較謹慎,央行事先也采取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來予以應對。
不過,仍有一大部分資金流入了樓市,所以造成前二年房市過熱,房價猛漲與成交量放大就說明了這一點。中國銀行業監管部門對此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并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比如提高存貸款的利率、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禁止銀行給房企貸款買地等,目前還嚴格控制著對房地產開發商的信貸規模。
在房價、地價過快的上漲過程中,一些政府職能部門也積極地出臺各種政策來加以應對,如增加經濟適用房和兩限房的供給,禁止開發商屯地,控制上市房企的再融資規模和頻率等。
遺憾的是,在信貸緊縮的大背景下,房地產開發商卻在監管部門宏觀調控之時“逆市擴張”,以至于把賣樓賺來的錢都拿來買地了,造成整個房地產行業資金鏈的緊張。
國內股市的深幅調整、信貸緊縮、國際宏觀經濟的高度不確定性、國內居民社保制度的不完善、高企的房價,這些不利因素已經徹底改變了國內居民和家庭對買房與投資房產的態度:現在是看房的比買房的多。這既說明了大家持幣觀望的現狀,也說明了大家還是“需要”房子的,只不過還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需求”,因為購房人可能承擔不了目前的高房價。
居民購房回歸理性的態度,是值得開發商認真反思和學習的。積極應對才能走出當前低迷的房市,降價自保或許是唯一出路,或許還可以打出“另一片天”。
四川長虹的倪潤峰曾在彩電行業成功發動了二次“價格戰”,一舉奠定長虹在中國國內電視行業內的老大地位。
先發制人的“價格戰”不僅能打破銷售僵局,快速回籠資金,實現快速滾動發展,而且還可以迅速占領市場,因為房子與一般商品截然不同:它流動性差,投資額大,家庭使用周轉期長。如果一個企業首先使用價格戰,就可以讓另一個企業在數年之內陷于困地,也有可能讓對方付出更大的代價來“亡羊補牢”。
現在僵持的局面下,誰是房市的“第二個倪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