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許潔
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源)由朱新禮于1992年在山東創立,隨后遷至北京順義。匯源是目前國內生產果汁的龍頭老大。
2008年9月9日,欲被飲料巨頭可口可樂一舉“喝”掉的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
匯源的一把手朱新禮一直對外否認:公司并不是經營不善才想要出售匯源。但是根據中報的財務數據顯示,匯源并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其在08年上半年是承受了較大的經營壓力的。
報告中顯示:匯源總體銷售額由去年同期的13.65億元下降為12.94億元,降幅5.2%;毛利僅為3.91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033億元下降了22.2%。
作為公司主營業務的果汁產品,包括百分百果汁、中濃度果蔬汁及果汁飲料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2.76億元降為11.82億元,減少了7.3%。
公司攤薄后的每股盈利僅為0.07元,較2007年的0.25元降幅高達72%。
原料成本上漲是借口?
對于匯源主打產品出現銷售額下滑的問題,匯源在中報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2008年上半年發生的嚴重雪災以及四川地震對有關地區的銷售額構成不利影響,加上2008年的農歷新年比往年較早,因此公司將飲用百分百果汁及中濃度果蔬汁的銷售由新年假期承前至2007年第四季。
然而,對于匯源中期毛利率明顯下滑一事,匯源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吳育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將原因主要歸咎于2008年上半年原料價格的上漲。
那么原料價格上漲真的是主要因素嗎?專家們對此意見不一。
國泰君安(香港)飲料行業分析師羅磊認為:“果汁生產結構中,以濃縮汁為主的原料成本,在總成本的比重中通常都低于30%,甚至連包裝成本的比重也要高于原料成本。”
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匯源所說的原料成本上漲也許就是一種托辭。
然而東海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的分析師盧媛媛卻認為 :“對于不同濃度的果汁,其原料成本是不盡相同的,說30%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對于果汁行業來說,他們確實是面臨很大原料成本壓力的。”
銀河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董俊峰也同意羅磊的觀點,包裝成本很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什么才是導致匯源業績不佳的真正元兇呢?
真兇:乏善可陳的營銷模式?
記者咨詢了全國最大的批發商北京朝批商貿有限公司,其飲料部門的銷售人員表示:“我們從不銷售匯源的產品,匯源是直銷模式,有自己的銷售網絡!
于是記者奔赴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的家樂福超市,各種品牌的果汁飲品琳瑯滿目。但只有匯源的部分品種在做促銷,在一層靠近收銀臺的顯眼位置擺滿了匯源1升的無菌冷罐裝番茄汁,并贈送核桃露一罐,售價10.5元。匯源的各種產品占據了很多貨架,但在記者駐足的20分鐘里,都鮮有人問津。其果汁飲品的價格相比其他品牌,性價比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