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樂百氏(廣東)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的“投入資本明細表”顯示,何伯權控制的安基投資有限公司并沒有投入相關的208萬美元注冊資本金,也沒有實物資產注入。
不難發現,何伯權的退出之心已相當明顯。“樂百氏的創始人在決定將其賣給達能時,他們已經面臨困難。”2006年下半年,達能集團亞太區總裁范易謀曾如此表示。
“在賣給達能之前,樂百氏的業務一直徘徊不前,國內受娃哈哈的緊逼,國外被達能等巨頭虎視。”有人推測這是何伯權當時退出的動因。
聯手外資
與選擇退出樂百氏的何伯權不同,宗慶后更為強勢。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娃哈哈與樂百氏命運大相徑庭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達娃之爭”,娃哈哈成為與外資合作曝光率最高的本土飲料企業。而精明、強勢的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最初選擇引入達能,并非一時心血來潮。在他的計劃中,引入達能,不僅能夠解決娃哈哈當時面臨的市場困境,同時也能推進其產權改革。
娃哈哈的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成立于1987年。當時,宗慶后以14萬元借款,靠生產口服液起家。盡管宗慶后曾表示,國家一分錢都沒投,但當時的娃哈哈仍然100%屬于國有。
1992年,娃哈哈以向內部職工募集的方式,融資2.36億元人民幣,組建了杭州娃哈哈美食城。很快,娃哈哈又在杭州投資了一座華東最大的美食城。該工程耗時六年之久,同時困住了娃哈哈巨額資金。
據悉,娃哈哈曾嘗試運作相關資產上市,未果。與此同時,宗慶后從保健品領域轉戰飲料領域,嘗試開發多種業務,但收獲甚微,娃哈哈一度陷入絕境。
這時,達能出現了。1995年,宗慶后開始與達能方面洽談合資意向。1年后,娃哈哈、美食城與達能、香港百富勤,合資成立杭州娃哈哈百立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速凍食品有限公司等五家合資公司。
曾有人評價,正是有了達能的注資,宗慶后找到純凈水產品,才有了后來的“奇跡”。事實上,除了資金外,娃哈哈也開始推動集團改制。
不過在改制的同時,娃哈哈集團獨家擁有的“娃哈哈”商標,其歸屬也發生了變化。按照娃哈哈與達能在1996年2月29日達成的商標轉讓協議,中方要使用娃哈哈商標,必須經過合資公司董事會通過。而這也成日后雙方糾紛、交惡的根源。
2007年3月,號稱銀行一直保持著幾十億存款的宗慶后在北京參加“兩會”期間,聲稱“娃哈哈中了達能惡意收購的圈套”。其透露,達能欲強行以40億元人民幣的低價,并購娃哈哈集團總資產達56億元、2006年利潤達10.4億元的其他非合資公司51%股權,收購娃哈哈后達能將在中國的食品飲料行業造成事實上的壟斷。
幾天后,達能亞太區總裁范易謀否認并購一事,并聲稱達能在中國不可能形成壟斷。于是,原本攜手的本土飲料企業和外資巨頭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雖然有知情人士稱,達能最終退出的可能性很大,但目前二者仍勝負未分。
小調查 |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