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龍麗
隨著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統一等飲料巨頭的涌入,中國飲料市場這池春水,早已不再平靜。外來的、本土的,先來的、后到的,群雄逐鹿,烽煙四起。
幾經廝殺,外來的飲料巨頭已經建樹頗豐。僅果汁飲料領域,據AC尼爾森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9月,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的前三強已分別由可口可樂、康師傅、統一占據。而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之后,三家外資在果汁飲料市場的份額將有望突破70%。
反觀本土飲料企業的代表者,他們或被全面收購,選擇理性退出;或冒險攜手外資,哪怕途中布滿荊棘;或決勝于細分市場,以特殊定位突出重圍。這三種局面或許正是本土飲料企業的求生之道。
理性退出
溢價近3倍,以41.53%的股權套現74億港幣,朱新禮在果汁領域打拼幾十年后,選擇了退出其白手起家創辦的匯源果汁。
有分析師認為,對于身處高度競爭性行業的朱新禮而言,選擇在弱市中轉手匯源,不無對匯源成長前景和可口可樂、統一這樣的國際對手的擔憂。
經歷過上市之初的輝煌后,匯源開始面臨眾多挑戰。有統計顯示,從2007年9月之后,匯源股價就開始不斷下滑,到今年9月初,可口可樂宣布對其收購之前,匯源股價已經比上市之初大幅下跌了近一半。
除了資本市場的表現,匯源在具體業務擴張方面也面臨競爭對手的強烈競爭。有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在營銷成本不斷上升的同時,匯源的銷售額和毛利率都有下降趨勢。其在南方的部分地區,市場份額也開始出現萎縮現象。
摩根大通預期匯源2008年盈利有潛在下跌風險。據其分析,匯源較低的股權回報率、很高的運營資本要求以及較低的開工率在中國消費品公司中并不常見。因此,即便在可口可樂宣布收購匯源之后,摩根大通仍給匯源“減持”評級,將目標價調為5港元。
“在眾多壓力面前,按照這個價格轉讓給可口可樂,對匯源、對朱新禮都是個不錯的結果。”一位熟悉匯源的人士說。而業內有人猜測,套現74億港幣的朱新禮有望成為下一個何伯權。
曾經的樂百氏創始人,從樂百氏全面退出后,何伯權的新身份是——風險投資者。他在2003年成立廣東今日投資有限公司,開始進行風險投資,目前其參與投資的項目包括全國食品連鎖店久久丫、經濟型酒店7天連鎖等。
朱新禮退出匯源之于何伯權退出樂百氏,有異曲同工之處。
2000年,達能與樂百氏高調“合資”。1年后,何伯權等五位創業高管集體辭職。
據樂百氏(廣東)食品飲料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時的“總說明”顯示,該公司報批形式,并非中外合資,而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投資雙方為安基投資有限公司和Calvon Private Ltd。其中,安基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為何伯權;Calvon則是法國達能的全資附屬子公司。安基公司出資208萬美元,占注冊資本的8%,達能的子公司Calvon則出資2392萬美元,占注冊資本92%。
小調查 |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