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捐款門”到“物價門”,再到近日的“停工門”,過去曾風光無限的老大萬科,如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公關壓力。 IC
“下半年的形勢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為此萬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8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中報發布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表情少見的嚴肅。相信王石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百感交集,萬般滋味在心頭。所謂流年不利,自5月份“汶川大地震”深陷“捐款門”以來,“內憂外患”成了萬科處境的真實寫照。
文:戴維
內憂:地產寒冬不能獨善其身
盡管是業內當仁不讓的老大,但房地產市場的寒冬萬科還是未能躲過。
萬科的中報顯示,報告期內,萬科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約為162.5億元及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50%及23%。盡管這一業績仍然相當漂亮,但光鮮的數據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去年的“存糧”。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進入拐點,房地產市場量價齊跌,消費者觀望情緒濃重,萬科更是大舉“降價牌”,降價保量。
同日公布的萬科7月業績顯示,7月萬科實現銷售面積3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1億元,同比下滑27%和15%。這是自今年6月萬科首次出現銷售面積同比下滑后,再次明顯折現業績拐點。對于接下來的走勢,王石稱鑒于宏觀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此次行業調整的時間可能會延長,部分地區甚至可能出現過度調整。
自去年以來,隨著信貸緊縮政策的逐步實施,地產行業整體步入了漫長的調整期,在銀行、股市等融資渠道受困之下,眾多房企都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尷尬。萬科同樣也未能幸免。中報顯示,上半年萬科短期借款大幅增加至53.5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1.05億元同比增長384.28%。
為了應對后市,王石說“萬科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進一步下調房價,增加小戶型比例,并減少開工面積,控制拿地面積等。從這些具體舉措來看,萬科顯然會更堅決地實行“現金為王”,加速資金周轉和縮短開發周期,以控制成本和減少風險。萬科甚至已提前籌備了過冬資金:中報顯示,公司期末持有的現金達到153.7億元,超過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務總和。
王石曾透露,在“碧桂園模式”中,他很看重的一條便是“以低價換周轉”。事實上,早在2006年,萬科就已做出判斷,隨著宏調不斷深入,資金將取代土地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因此,在這輪市場調整到來之時,萬科便開始選擇快速周轉策略,不斷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正是在這一思路之下,萬科此前開啟了席卷全國的“降價風暴”。而從中報及王石的表態來看,短期內“棄價保量”的降價策略仍會繼續沿用。
外患:“負面新聞”接二連三
對于內憂,萬科尚可以做到進退有據,但接二連三的“外患”卻讓萬科的陣腳開始大亂。
說到“外患”,首當其沖的就是“捐款門”事件。“捐款門”讓萬科及王石備受非議,唾液四濺。王石多次就此事道歉,且承諾捐款1億元資金參與震后重建,而輿論仍然不依不饒。
“捐款門”好不容易漸漸冷卻,南京的“物價門”又把萬科推向了風口浪尖。2007年年中,針對“少數開發企業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行為,南京出臺了“一房一價”政策。依據該規定,南京萬科的光明城市(三期)項目基準價為每平方米7360元,銷售價格可在基準價格基礎上最高上浮5%。光明城市(三期)有十棟物業,于去年4月開始銷售,由于行情一路上漲,前8棟物業最高銷售價格摸至萬元以上,均價8450元/平方米,若繼續按照指導價定價,最后未售的兩棟價格須低至3900元/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