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中小企業倒閉風潮盡管沒有渲染的那樣嚴重,但困難形勢卻是嚴峻的。記者在長三角、珠三角采訪各界人士,都不可避免地談到一個話題:“轉型”。
雙重隱憂下的生存之虞
“實在扛不住了,除了關門,沒有別的出路。”東莞市豐升公司的廠長衡文龍站在長滿荒草的工廠院子里,神色黯然地對記者說。
豐升于2004年底正式開業,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間,經營狀況是最好的。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效益不斷下滑;今年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為每位員工都辦理了足額社保和加班工資后,廠里的開支陡增,不得已作出關閉的決定。
“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使利潤空間快速減小,一方面原材料漲價、勞工成本上漲、民工荒、電荒等諸多負面因素,都在擠壓利潤空間。雙重隱憂下,制造企業、外貿出口企業一直都很艱難。”衡文龍告訴記者。
衡文龍表示,豐升也是苦苦支撐了近一年才決定關閉的。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下調等輪番轟炸后,新勞動法終于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轉型突圍中的中小企業不是‘倒’在市場和經營上,而是‘困’死在資金上。”
較之今年1至5月東莞全市關停、轉移的405家外資企業,東莞數量更為龐大的制造業群體則仍在苦苦支撐。衡文龍坦承,東莞產業轉移、升級的政策肯定是對的。制造業是“雁行企業”,會永遠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地方遷移,美國、日本、“亞洲四小龍”等都是這么過來的,如今東莞正遵循著同樣的規律。但隨著東莞“經濟社會雙轉型”的日益推進,一些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