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樓市的“斷供潮”傳言,已引發國務院調研小組上周赴深圳調研深圳房地產市場對銀行的風險。目前,尚無任何機構提供能表明大面積斷供的證據,但一些個案浮出了水面。深圳市漾日灣畔小區出現的多戶業主斷供狀況,是一個尤為特別的個案。
該小區的開發商國基房地產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破產,董事長李會斌神秘失蹤。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定的破產清算組在開發商的賬目中發現,該小區有200多名業主沒有向銀行支付首付款。也就是說,這些業主基本是“零首付供房”。這些“零首付供房”者均未拿到房產證,銀行對部分業主提起了訴訟,要求業主支付首期款。多名業主則以“斷供”抗議,稱這是因為中了開發商和銀行的圈套。
“零首付”背后的溫柔陷阱
在漾日灣畔這個高檔樓盤,“零首付”不是秘密。
業主劉興向記者講述了零首付的操作過程,他2004年買下的房產價格總價是152萬元,按照當時的個人房屋貸款規定可以從銀行貸款八成,即121.6萬元。事實上國基地產將劉興的房產總價抬高到190萬元,并且偽造了38萬元首付款收據,順利幫他從銀行貸出了房屋總價的全部款項152萬元。
“當時南山區的房屋每平方米均價大約5000元,漾日灣畔當時卻創下了9500元/平方米的高價紀錄,”劉興說,“國基地產虛增了購房價格,通過銀行貸款將超出正常成交價格的部分挪用,從而造成事實上的‘零首付’。”
清算組負責人趙健之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國基地產有可能與實際上并不存在的“消費者”或者國基地產內部人士簽訂所謂“購房合同”向銀行貸款,之后國基地產拿著這些合同去銀行貸款,并支付短期的銀行按揭款以達到套取銀行貸款。實際上,大多數涉及首期款糾紛的房產沒有繳納一分錢的首期款。國基地產申請破產期間,這些“假業主”憑借著首期購買款收據去欺騙下一家,將房子賣出,收到下家的首期購房款再去銀行轉一下按揭手續就逃之夭夭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主告訴記者,國基地產從銀行成功套現后給了員工每套房產兩萬塊好處費。
高房價曾為“斷供”解套
截至2005年9月,作為漾日灣畔的大多數房產實際掌控者,國基地產斷供已經超過7個月。此時,已經無力回天的國基地產向貸款銀行出具了一份蓋有國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章的《付清按揭首期款及全部房款》的聲明,承認之前的買主已經向國基地產支付了房產的全部首期款并通過銀行按揭的方式支付其余房款,所有房屋產權完全歸屬業主。
即便如此,許多簽訂借款合同的“虛假購房人”因為根本沒有供房的準備,無奈之下只有把房子轉讓。隨著深圳房市的升溫,此地段的二手房交易也逐漸升溫,原來有所暴露的問題又被高房價掩蓋下來。
張云也在2006年看中了漾日灣畔優越的地理位置,他還回憶,時任招商銀行蛇口支行信貸部主任的孫某還拿出國基地產出具的《付清首期款及全部房款》的聲明,許諾稱,國基的房子已經抵押給招商,產權清晰,無論是原業主還是新業主,只要繼續國基的月供并補上國基斷供的7期貸款,房子的產權就全部歸他所有,房產證很快就可以辦好。
由于孫的承諾,很多人覺得漾日灣畔的房子性價比高,而且不用立即繳首期款,紛紛在此時出手充當下家。如此一來,漾日灣畔小區很快完成了新一輪業主的更換。
張云和其他的二手業主一樣,與一手業主簽訂了買賣合同。只是,他們以一種奇怪的方式付月供:每個月先把錢打進一手業主的銀行賬號,銀行再進行扣款。因為,原信貸部主任孫某許諾的房產證一直沒有辦理下來,房子無法過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