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次貿易爭端敗訴 專家稱影響不大
⊙本報記者 宦璐
18日,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公布關于中國與美國、歐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車零部件爭端的終審裁決報告,裁定中國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措施違反貿易規則。裁決報告與今年2月向當事方散發的中期報告(初步調查結果)內容一致,基本上支持美歐加的觀點,認為中國對超過整車60%以上的進口零部件按整車征稅的做法對進口汽車零部件構成歧視,因此違反相關貿易規則。
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首次在貿易爭端中敗訴。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中國有權就專家組的裁決結果提出上訴。上訴將由世貿組織的上訴機構來處理。但著名汽車分析師賈新光稱,即使上訴,回旋的余地也不大了。而獨立汽車分析師鐘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這就是國際規則,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但他認為該裁決對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的影響不大。
商務部相關官員表示,“零部件整車特征政策”方面的政策是在兩年前制定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外國車商在中國提高國產化率。同時也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整車和零部件的稅差規避海關監督、偷逃關稅的行為,也是打擊非法拼裝、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措施。
賈新光稱,假如此次敗訴之后,中國政府修改“零部件整車特征政策”方面的限制或者再緩兩年實施,對歐美這些豪華廠家可能確實有好處,它們可以不用達到這么高的國產零部件比率,意味著成本降低。也有利于廠家自身的滾動發展。因為他們盈利之后,才能擴大規模,當它有了一定規模之后,再去做國產的零部件,可以讓它們有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這對消費者也有好處。
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研究員、外資部主任馬宇則認為,作為國家的一項貿易政策和投資政策,目前這項政策在WTO遇到這樣的問題,政策制定者是需要重新審視的。實際上,考慮一項國家的貿易政策和投資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行業發展,為了讓本國的國民、消費者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政策只是一個手段,怎么樣才能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才是目的。中國已經是WTO成員國,也是實行市場經濟,WTO的基礎也是市場經濟,整個規則的基礎都要求公平競爭,盡量不使用一些行政手段扭曲貿易、扭曲競爭。
但更值得憂慮的是中國在世貿大環境的博弈中,下一步應該怎么走?賈新光認為,自從江鈴陸風在歐洲遭遇“碰撞門”、雙環汽車“抄襲門”之后,中國汽車工業的“先頭部隊”已經和歐洲的汽車業“短兵相接”,正是歐盟感覺到了中國的威脅,他們會在零部件反傾銷、知識產權、關稅等六大方面與中國展開談判。“正如目前正在進行的韓國和歐盟自由貿易談判,關鍵問題也是汽車關稅。很可能未來貿易戰的矛頭很快就將轉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