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資銀行爭搶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業務(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6:17 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網
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成為中外資銀行不約而同看重貿易融資業務的重要基礎,而今年商業銀行經營所面臨的宏觀環境壓力,則是其介入該領域的直接原因。 美國是國內出口型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但由于次級債危機的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經濟今年可能面臨衰退。如果這些企業利潤因此下滑,商業銀行之前的貸款就極有可能無法收回,導致壞賬率也將上升。對此,劉淑英表示,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在內地的外資法人銀行也要開始考慮調整銀行的整體運作,要考慮側重于一些低風險業務。 而相對于企業貸款業務,以票據、應收賬款等為抵押的保理業務的風險更小,也是銀行降低業務風險的一種方式。此外,在“緊縮”政策下,銀行總體信貸額度減少,這就迫使銀行尋找更為有利、更為安全的業務。 另外一方面,相比于對大型企業,無論是外資銀行還是中資銀行,在面對中小企業時,擁有更大的議價權,中小企業貿易融資貸款利率和費率,都有利率上幅的慣例,因此,銀行在發展此業務時,單筆相對收益較高。 根據央行此前的一份調查顯示,匯改之后進出口企業在規避匯率風險方面首選的方式就是貿易融資。通過出口押匯、保理等業務,企業不僅能夠實現匯率風險的有效鎖定,還能實現融資、加快資金周轉的目的。近年來,由于出口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收匯期延長,企業亟待解決出口發貨與收匯期之間的現金流問題,貿易融資可以較好地解決外貿企業資金周轉問題。 由此可見,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存在,貿易融資領域的市場空間在很長時間都會處于擴大的態勢。 2、中資行以集約化應對競爭 據麥肯錫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業務開展情況作了調研后發現,盡管零售銀行是各家外資銀行最為看好的市場,但貿易融資卻是當下他們在中國最為主要和賺錢的業務之一。可見,在這一領域除了合作,競爭也不可避免。 但對于中資銀行,相比大企業貸款,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其單筆貸款利潤低而成本不變,風險也高,發展小企業貸款的效益至少目前并未完全體現。如滬上一商業銀行,去年其中小企業貸款不良率達3.5%,但利潤貢獻率卻只有10%左右。 因此,中資行發展貿易融資,實現批發化操作,強調標準化概念,對不同規模企業,憑借長期開辦此類業務搭建的平臺、規則,快速制定其準入標準和融資比例,從而降低單筆放貸成本,是實現最終贏利的關鍵。 中資行對貿易貸款,也基本建立了電子化操作平臺,降低人力成本,但一筆貿易貸款的操作,需要貿易部和信貸部的共同完成,這涉及到不同部門的共識。不同的審批、考核標準,可能會影響業務辦理的成本和效率。 目前,中外資行產品已越來越接近,面對外資行明顯的優勢,中資行能否實現集約化操作,通過統一平臺操作、深入,降低營銷、辦理貸款成本,是其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相比而言,外資行的網絡及定價優勢在市場競爭中更為明顯。建議中資銀行通過與國際大型保險集團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保費方面可以獲得更優惠的待遇,從而提高銀行整體業務的贏利能力。 3、服務創新是制勝法寶 銀行服務成為中資銀行發展最大的“軟肋”,就目前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服務水平普遍偏低,銀行的客戶中有七成優質客戶欲“跳槽”,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自身銀行服務存在完善問題,缺乏量化指標,個性化服務及服務文化;另一方面,中外銀行競爭激烈,進一步擠壓了中資銀行在服務業務上的利潤空間,對此銀行應及時調整應對政策。 [本文由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網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