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企借道險商 天茂模式途未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20:51 財時網-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崔帆 天茂集團期望借路國華人壽整合醫療資源的新嘗試,極易受業界、政策、市場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其盈利成效與否前途未卜 歷時三年籌備的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華人壽”)終于開業了。 經過股東變更風波后,旗下擁有多家制藥企業和醫藥商業公司的天茂集團(000627.SZ)成為了國華人壽的第一大股東,同時也讓國華人壽成為2004年同批獲準籌備的近20家保險公司中最后一家開業的壽險公司,這意味著保監會始于2004年保險公司大擴容的政策基本收官。 據悉,國華人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是在5年內增資至25億元,首先籌建北京、山東、浙江三地的分公司,而健康險業務將成為其最大的特色產品。 天茂集團控股國華人壽就是希望未來整合醫療衛生行業的客戶資源以及經驗,謀劃建立一種新型的保險公司與醫院之間的合作關系,包括計劃投資控股醫療機構,打造天茂集團新的盈利模式。 實際上,這種盈利模式極易受業界、政策、市場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天茂集團可從中收到多少成效,尚待市場驗證。 “另類”天茂 2007年11月26日,國華人壽高調在上海開業。 《財經時報》從保監會了解到,國華人壽之所以能在“難產”的最后關頭逃過一劫,原因是天茂集團關鍵時刻的出手挽救。 實際上,自2004年7月國華人壽獲準籌建后,僅一年半的時間,國華人壽便向保監會提交了完成籌建的驗收申請。 彼時,國華人壽股東有剛從索羅斯基金融得2500萬美元的中國新華航空、揚子江投資控股和湖北地龍實業集團等5家,這5家股東各自控股20%。 然而,隨后的國華人壽突然間音訊全無,“公司原發起股東的名單中,唱主角的是民營資本,也正是因為這點,埋下了公司差點‘難產’的種子,因為一味逐利的民營資本家與抱有長期經營理念的管理層產生諸多分歧!币晃粎⑴c國華人壽籌備的知情人士透露。 直到2007年5月22日,天茂集團的一則公告把國華人壽拉回業界的視線。 天茂集團公告稱,公司以現金認購國華人壽發起股份5997萬元,占國華人壽擬定資本的19.99%,國華人壽籌備組承諾確保天茂集團為國華人壽第一大發起人股東。 同樣是這則公告,讓業界開始關注天茂集團。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天茂集團的主要經營范圍包括醫藥原料藥、醫用氧氣、大容量注射劑、外用藥的生產與銷售,以及化工產品的經營和銷售。這在國內現有全部壽險公司中是絕無僅有的。 隨著天茂集團控股國華人壽,自然開始進一步尋求管理上的話語權。根據保監會的批復,天茂集團的副董事長、總經理付永進出任了國華人壽總經理,公司董秘柳俊濤出任國華人壽監事長。 如意算盤 自從天茂集團宣布成為國華人壽的第一大發起人股東后,業內外對于天茂集團之舉頗為費解。 根據保監會核準,國華人壽的業務范圍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等等。 而一家主營醫藥、化工的上市公司為什么會對一家新興的壽險公司感興趣?天茂集團控股國華人壽是否是因為隨波逐流在資本市場“玩票”?參與發起成立壽險公司是否是為了今后溢價轉讓壽險牌照套利? 這一連串的疑問,直至國華人壽開業儀式上才被董事長喬林揭開神秘的面紗,“公司會把健康險業務作為發展的重點,并建立一種新型的保險公司與醫院之間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將來投資控股醫療機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天茂在醫療衛生行業的客戶資源以及經驗,增加與醫療機構的合作機會! 而天茂集團一高層人士則向《財經時報》坦言,“參股國華人壽的真正意圖,是2008年國內將出現醫療體制改革和醫藥行業并購重組的高潮,為此公司希望通過參股保險機構,打造新的盈利模式,進一步強化現有醫藥資源的生存戰略,并寄望于借此試水金融業淘金。” 通過分析天茂集團2006年年報發現,公司化工行業的營業收入為3.3億元,醫藥行業的營業收入為2.3億元,雖然醫藥業務的營業收入相比之下稍有遜色,但兩大業務貢獻的利潤卻不分伯仲,分別是4270.2萬元和4243.3萬元。 由此可見,兩大業務都是天茂集團的支柱產業。這意味著,一旦其中任何一項業務出現危機,都將大幅影響公司的業績。 前途未卜 天茂集團期望借路國華人壽整合醫療資源強化自身地位這種的新嘗試,似乎極易受業界、政策、市場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能收到多少成效,尚待市場驗證。 單就國內的壽險市場而言,目前仍是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太平洋壽險、新華人壽和泰康人壽瓜分天下的局面,這五家公司占據了壽險市場85%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他近50加家壽險想分得1%的份額則難上加難,國華人壽這家新成立的壽險公司要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首先需面對同業“拼殺”的考驗。 此外,天茂集團在整合醫療資源的過程中還將面臨如何處理保險公司、醫藥企業、醫院及被保險人之間的關系問題。 日前,根據英國最大健康險公司保柏集團日前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健康險服務中,保險公司在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是被動的,醫療服務質量和保險公司沒有關系,保險公司也無法掌控其中的風險和客戶的滿意度。而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平衡保險公司、醫院、藥企和被保險人各方面的利益,否則容易發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而最直接影響天茂集團這條產業鏈盈利效果的是政策因素。 按照《保險法》規定,國家尚不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保險以外的行業。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并未開啟保險公司參股醫療機構的閘門,而這也將擊碎了國華人壽董事長喬林期望的“參股醫療機構”的夢想。 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導致國內壽險公司的健康險業務利潤微薄,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人士透露,“因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之間沒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健康險的賠付率已經從前兩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的60%-90%,已經超過70%的盈虧臨界點,某些項目單項最高的賠付率曾高達100%。” 同時,《財經時報》還從衛生部、發改委等監管部門獲悉,今年一季度將有一項關于醫療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在北京、上海等地醫院試點,即采用醫藥分離的管理體制,病人去醫院看病,醫院不出售藥品。 一旦試點成功并得到推廣,則將徹底阻斷天茂集團的盈利模式,公司寄予厚望打造的醫藥資源生存戰略將是空想。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