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融資受阻 碧桂園“地主”模式面臨考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1:10 財時網
作者: 劉霞 在國家一輪緊似一輪的宏觀調控中,碧桂園獨有的發展模式似乎正在面臨挑戰 2007年,以54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躍居國內房地產企業之首的廣州碧桂園集團(下稱“碧桂園”,2007.HK),或許真的會像其股票代碼暗示的那樣,成為公司的轉折年。 今年4月,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碧桂園,以129.12億港元的巨額發行資金,成為國內房地產商在港交所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最大的企業,而這也為碧桂園下一步成為國內最大的“地主”埋下了伏筆。 不過處于急速擴張過程中的碧桂園似乎并不完全滿足于IPO所募集的資金。公司在今年9月份公布的半年報中就透露:由于新項目發展及補充土地的需要,將動用IPO所得資金,或進行額外借款。 隨后公司就公布了新一輪的融資計劃。碧桂園在10月29日的公告中稱,將進行國際票據的發售,并于10月30日向亞洲、歐洲及美國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展開了路演。 然而發債進程似乎并不順暢。近日有消息傳出,路演已經結束的碧桂園決定暫時擱置約10億美元的高息票據發行。受此消息拖累,公司11月9日的股價遭受重創,跌幅一度達到5.4%。 發債暫緩 碧桂園的此次發債計劃可謂是一波三折。公司最早預期發行的債券規模高達15億美元,由于其后市場反應并不理想,因此碧桂園將該計劃縮減至10億美元,10年期息率也由9.75厘提高到10厘。即便做出如此的調整,碧桂園的發債計劃仍未能如期進行。 國泰君安香港研究部分析師姚峣認為,發債計劃的延遲除了受美國次級債的影響,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近期國土資源部對碧桂園在重慶的土地調查。“由于目前調查結果尚未公布,國際投資機構對它的發債計劃態度比較謹慎。” 姚峣所說的上述調查,指的就是國土資源部于近期展開的“百日行動”。為了杜絕房地產商囤積土地,以及通過大量圈地來炒作房價,在10月25日至11月7日百日行動的第二階段中,百日行動領導小組分赴各地進行互檢互查。 而碧桂園在重慶長壽湖土地已經簽訂出讓框架性協議的6300畝土地,由于涉嫌當地政府急于招商引資、并以20億元相對低價轉讓,成為國土資源部的調查重點。 碧桂園模式 碧桂園這次一口氣在重慶簽下6300畝土地并最終“引火上身”,和它的發展模式有著直接的關系。 于1992年發家于廣東順德的碧桂園,依靠在城郊建高檔樓盤起家,擅長以極其便宜的價格獲得土地來控制成本,然后進行高端開發。公司早期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目前已經拓展至內地二、三線城市。 由于土地成本較低,公司擁有較高的盈利水平。碧桂園曾公開透露,2004年到2006年間,公司項目的開發成本僅為售價的6%-7%。即便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天價土地頻出,碧桂園上半年土地成本仍然僅占其平均售價的7.4%,而在去年這個數字為7.5%。 據悉,今年7-8月,碧桂園新增的2000多萬平方土地,總價不到30億元,平均樓面地價只有145元。以7月份碧桂園在廣東韶關武江區西南部投得的土地為例,這塊占地達23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30萬平方米的地塊,碧桂園只支付了4.5億元,每平方米樓面地價僅為104元。 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新增土地的平均成本僅為每平方米200多元。至于土地成本價可低至每平方米200元左右的秘訣,楊國強早前曾回應說,碧桂園購買的都是位置較偏而價格較便宜的土地,其他發展商對此興趣較低。而公司的選址原則也是以20萬至30萬人口以上的縣城為主,以此來保證銷售額。 “目前在二、三線城市,由于很多地方政府有著強烈的招商引資的沖動,因此在談判中,碧桂園的議價能力比較強。”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發展風險 在國家一輪緊似一輪的宏觀調控中,碧桂園獨有的發展模式似乎正在面臨挑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