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參與外國政府采購有了中國自己的認證標準,2006年3月,首個由中國認證機構執行的國際產品認證項目ELI(Efficient Lighting Initiative)全球高效照明產品認證正式啟動,這是中國認證機構首次躍上國際性產品認證舞臺。此次承接ELI項目實施工作的中國中標認證中心將建立新的有利于中國企業全球高效照明產品認證制度,并在已有基礎上繼續推動ELI產品技術規范,為國內外大宗采購、DSM、政府采購等項目所采納。
“中國認證業正逐步邁向國際化,中國認證機構承接國際性項目增多將有助于相關制造行業擴大出口和制造企業跨越以標準為依托的貿易壁壘,為中國企業參與外國政府采購提供更多機會。”國家認監委認證監管部有關人士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
通過國際認證是企業參與國際采購的先決條件
“現在,很多國家的政府采購都設置了篩選投標企業的先決條件,即國際性認證標準。這些標準為外國政府所接受是長期形成的結果,也為中國企業競爭外國政府采購市場無形中設置了技術貿易壁壘。”中國中標認證中心主任李鐵男以ELI項目舉例說,始于1999年的ELI項目由世界銀行(WB)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IFC)負責實施,得到了全球環境基金會(GEF)1500萬美元的支持,為緊湊型熒光燈(CFL)、室內照明、室外民用照明燈具、管型熒光燈、公共照明和交通燈6種照明產品制定了技術標準。依托這些技術要求開展ELI認證工作,主要在阿根廷、菲律賓、秘魯、南非、拉脫維亞、匈牙利以及捷克共和國7個國家實施。截止至2003年,7個國家的ELI項目共節電2590 GWH,累計減排CO2 201.8萬噸。
由于先期的推廣,ELI節能認證標準不僅在目前7個ELI參與國家得到大力貫徹實施,東南亞、南亞、南美等部分國家(如越南、巴西、加納等)政府均表示今后將參照或直接使用這些標準規范照明產品市場。
“在ELI國際認證項目實施前,秘魯全國CFL歷年累計銷售量僅為10萬只,目前每年銷售量高達25萬只,幾大知名廠家已經通過認證進入秘魯市場;菲律賓等國高效照明產品的政府采購項目已經使用ELI作為其產品技術標準。”李鐵男說,之前,包括菲利普(Philips)、通用電氣(GE)和歐斯朗(Osram)等14家國際知名企業通過參與ELI認證參與7國政府采購,但其中少有中國企業。
認證標準助推企業參與外國政府采購
“認證機構承接國際認證項目的最關鍵意義不在認證業,而在于其承接項目后可以對國際標準進行一些修改和完善,以促進本國企業相關產品的出口,為中國企業參與外國政府采購助一臂之力。”李鐵男說,中標認證中心于2005年4月簽訂了正式協議,接管ELI全球高效照明產品認證工作后,我們要在ELI已開展的標準和標識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新的市場需求,研究制定新的ELI認證制度,包括確定認證模式和認證程序、選擇產品范圍、開發產品技術要求、檢測方法和實施細則等。“這些修改一方面承襲了ELI國際化、前瞻性的傳統優勢,另一方面也為中國企業參與認證創造很多便利條件。”
中國照明企業有了參與國際政府采購捷徑
據李鐵男介紹,中國照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一直存在低價惡性競爭的狀況,但是國際認證卻為生產企業提供了一條推廣產品的捷徑。
據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屈素輝介紹,目前,東南亞、南亞、南美等國家電力緊缺,各國都在努力通過節能降低電力需求,由于照明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照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各國政府及消費者都迫切需要通過認證工作規范市場,部分國家還因此制定了推廣普及優質高效照明產品的相關激勵政策,ELI便是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照明設備工程及大宗采購項目的認證標準。毋庸質疑,ELI認證將對中國高效照明產品出口提供支持。
ELI認證
ELI(Efficient Lighting Initiative)全球高效照明產品認證是以中國為主導運作的國際性照明產品能效質量認證項目,旨在突破區域的限制,達到推廣優質高效照明產品,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2006年3月1日,ELI認證已正式啟動,項目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標認證中心負責管理和運作。
ELI項目始于2000年,由全球環境基金(GEF)率先發起和資助,國際金融公司(IFC)負責執行,并成功地在阿根廷、秘魯、菲律賓、捷克共和國、拉脫維亞、南非和匈牙利等7個國家進行了推廣。ELI質量標準體系的公正和國際化特點為各國政府決策者和管理者避免重復開發照明產品標準,直接采用ELI認證產品或ELI技術規范提供了保障。(本報記者:文婧 實習生:李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