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國家調控產能過剩促行業并購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11:39 大洋網-廣州日報

  

國家調控產能過剩促行業并購

部分產能過剩情況。(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本專題文、表 記者 周思詳、黃濤

  國務院日前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下稱11號文)以后,在相關行業、學界和資本市場都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行業內和學界專家都普遍認為,國家這一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將促進行業并購。而股
市相關板塊也已及時反映了政策影響。

  生產過剩導致增長滯脹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2005年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同比首次回落證實了我國正面臨過剩。

  在2003年~2004年中國一直處于瓶頸制約下的經濟增長狀態。突出表現就是上游的基礎原材料價格上升,煤、電、油緊張,生產資料價格指數走高。這一指數的下降,意味著經濟增長中的瓶頸制約開始減弱。這可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是供給增加了;二是經濟體的需求下降了。

  王建認為,“滯脹”會成為2006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的主要趨勢,也正是生產過剩將導致增長滯脹。按照5年投資周期計算,2007年將是產能集中釋放的時點,在2005年先期建設的部分項目開始投產,2006年的產能釋放規模會更大,到2007年會進入高峰。

  如果這個判斷正確,2006年就會延續2005年部分生產資料的價格下跌、利潤萎縮的情況,而且會更嚴重。更值得警惕的是,這個下跌會嚴重打擊投資人的積極性,因此部分項目會被停、緩建,投資的增長率就會出現明顯下降。

  如果投資需求下跌而產出大量增長,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對比關系就會發生變化,結果是經濟增長率下降和主要產品的價格與利潤下跌得更嚴重。如果2007年產能釋放得更多,則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會比2006年更低。

  調控政策促進行業并購

  據了解,國務院11號文對于抑制產能過剩有4大原則,包括: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堅持區別對待,促進扶優汰劣;健全持續推進結構調整的制度保障。

  國務院還提出8個相應的措施,包括:切實防止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嚴格控制新上項目;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推進技術改造;促進兼并重組;加強信貸、土地、建設、環保、安全等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深化行政管理和投資體制、價格形成和市場退出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健全行業信息發布制度。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國家力壓產能過剩的政策將促進行業并購,使龍頭企業的力量更加壯大。在調控政策的引導下,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力度加大,進一步提高了大企業的競爭優勢,緩和價格競爭。

  如鋼鐵行業近期并購重組力度很大,僅最近3個月,武鋼重組柳鋼;米塔爾完成對包鋼盡職調查,并和八一鋼鐵、昆明鋼鐵頻頻接觸;寶鋼與馬鋼建立了策略聯盟;阿賽洛成為萊鋼股份并列第一大股東,以及新唐鋼掛牌等,鋼鐵行業的并購重組消息不斷。

  政策已反映到資本市場上

  中信建設認為,本輪調控的特色是結構調控,實際上緩和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增強業內企業的競爭地位。本輪調控主要針對制造業的產能擴張上,并從控制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直接受惠于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開始。這種調控實際上緩和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在需求沒有下降的情況下,必然使行業內企業得到較好的競爭優勢,并帶動產品價格的反彈。

  國務院11號文出臺后,G界龍連續五個交易日都達到漲停,其示范效應在場內得到迅速擴散,因為近幾個交易日以來,個股活躍力度明顯增強,昨日又有12家A股漲停;钴S的范圍從本地股擴散至新能源、循環經濟以及有色金屬等,而這些輪番啟動的品種都具備一定的號召力。

  很多股票走高或漲停

  關鋁股份漲停,G包鋁恢復交易以來,短線最大漲幅已超過40%,G寶鈦、G云銅等有色金屬股有明顯的走高。而受到外資并購影響的機械板塊近階段也一直延續著強勢格局。G廈工、G柳工、G三一、中聯重科、河北宣工盤中最大漲幅均超過8%。除此之外,資產重估題材類個股中,房地產、商業連鎖中的品種如金地集團、王府井等也有良好表現。

  與此相反的是,近階段以來在市場再度逼近1300點的情況下,滬深兩市交通設施和運輸物流板塊整體走勢卻相對偏弱,G鹽田港盤中有主力明顯減倉跡象,G深高速、現代投資等高速公路類個股一度維持在低位附近盤整。

  行業反映不一

  汽車業:對于

國家發改委認為中國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一些汽車廠家則表示事實上主要的廠家還面臨著產能不足的問題。
東風日產
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發改委的數據可能是把所有的汽車廠家的規劃產能都加上了,而產能規劃超過實際產量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此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發改委認為汽車產能過剩,是站在行業監管部門的高度發出的警示。應該來說實際情況沒有發改委估計的那么嚴重,發改委可能將這么多年來所有汽車的產能都相加得出的數據,但是實際上近年來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例如一些產能實際上是已經不存在或者改成其他的產品了。另外一方面,過剩也是結構性的過剩,這表現是往往一家企業的某一生產線出現產能過剩,而另一些卻出現產能不足。他認為,只要占行業產量90%的前十幾家汽車企業頭腦不發熱,投資不出問題,

汽車行業就不會出問題。其他的就交給市場解決。

  醫藥業: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對全國醫藥工業企業的設備利用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005年上半年醫藥企業總體設備利用率為55.4%。另據《中國醫藥統計年鑒》統計,2003年全國總體設備利用率為56.7%,而2004年為55%,呈逐年下降趨勢。讓閑置的設備動起來,把企業的資產盤活,制藥企業普遍寄希望于委托加工政策的實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