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旗
2006年以來,空調業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制造商說價格看漲,而國美、蘇寧說賣場將靠巨資采購平抑價格,終端趨勢仍然是降價。
最令制造商痛苦的,就是連鎖大賣場的價格策略。國美們通過批量采購的大單,拿
到很低的進貨價,以保證在終端的價格優勢,并且時不時進行各種促銷活動,而促銷的讓利往往讓制造商承擔,使得制造商本來微薄的利潤更加捉襟見肘,有時候甚至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業內人士指出,家電連鎖企業熱衷于價格戰,是因為不管價格降低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利潤都已經確保,所有降價損失都由生產企業來負擔。根據大多數合同,廠家應保證商家在當地市場具有優勢的情況下,商家的毛利率不低于一定的百分點。如果因為降價導致商家沒有達到規定毛利率,廠家必須負責補償。并且,“若調價后商家有權在下一次貨款結算中直接扣收!
“國美的競爭手段是中國消費者的選擇。”李肅認為。國美、蘇寧的出現,填補了家電業缺乏大流通企業扶持的狀況,低價競爭吸引消費者眼球是必然的。因此“誰有成本優勢誰就有生存空間”。
實際上,盡管怨聲載道,但連鎖大賣場和家電制造商之間,依然保持著一種也許缺乏公正的平衡。
“制造商需要消費者就必須跟著走!崩蠲C說,“國美做大了,談判能力當然提高,生產廠商有自己算賬的方法,實在不能接受了就像格力那樣自建渠道!
在精打細算之中,制造商和連鎖大賣場之間有時候也會以一些默契的技巧來化解彼此矛盾。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今年對空調形勢的判斷,就是因為二者站在不同的“宣傳”立場。國美大賣場的立場,是一定要保持低價,這是這種業態的屬性決定的;而制造商由于行業利潤率低,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大,再降只有“割肉”,因此只能“漲”。
這位人士透露,矛盾看似不可調和,但在實際操作中就可以妥協。比如廠家通過給賣場提供“幕后包裝”的套餐,推出一款特價機時,配上一款柜機,特價機看上去是降價的,但可以從已經漲價的柜機上得到補貼。但對賣場來說,卻并不是這樣配套銷售的,而是拆開來用,拿出來示眾的是特價機,漲價機型被隱藏在后面。
外資家電零售巨頭Bestbuy登陸中國,加上大中、永樂等家電賣場都已經做起規模,開始全國圈地,這對之前兩強爭霸的國美、蘇寧來說,也是一重壓力,“他們正是基于這些壓力,在處理廠商關系上做出了調整和轉變!痹S意強說。
“殺價競爭有一定的無序性”,李肅用“通過價格競爭對生產商進行篩選”來總結國美們存在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家電業在淘汰的過程中,最需要大流通,如果生產商被淘汰到只剩下好的幾家,國美們自然也會考慮“秩序”的問題!艾F在只是過渡期現象”。(032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