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中國化工產品居世界第二 韓擔憂中國石化大布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6日 12:16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張平

  目前中國石化產品的自給率僅40%。

  為了改變這一尷尬狀況,在“十一五”規劃開始之際,中國正在全國各地大量地建設石化產品生產工廠。

  在不遠處,韓國人正在密切地關注著這種變化。因為他們知道,這種變化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對他們的化工產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韓國產的化工產品有50%以上是出口到中國的。

  中國石化布局

  和上海隔著一個杭州灣的寧波鎮海,中石化正在夜以繼日地建設著一家煉油廠。據說,正在建設的是年生產能力達100萬噸的石腦油分解工廠(NCC),計劃于2008年完工。

  韓國人敏銳地察覺到,不同以往,這家工廠并非合資,而是中石化獨資建的廠。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潘德潤認為,之前與跨國石油巨頭們的許多合作中,中國企業已經學會了如何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裝備設施。“為了本國石化產業的發展,中國不能繼續依賴進口,而是要國產化!

  韓國人把潘副會長話理解為,“中國的石化產業正在尋求新的飛躍方式”。

  《財經時報》獲悉,在2008年~2010年間,中國獨資建設的相當規模的乙烯生產工廠,除了鎮海外還有6處。另外,吉林石化、廣州石化等公司也正在進行擴建工程。

  韓國媒體認為,像這樣的大量獨資建廠的動力,來自2005年中國與BP、巴斯夫、殼牌、?松葒H石油巨頭的大型合作項目中得到的經驗。這些合作當中,上海石化與BP的合資公司——賽科(Secco)公司乙烯生產規模高達90萬噸。

  通過這樣的合作,中國化工產品產量已經超過了沙特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韓國人的“擔憂”

  目前在化工產品領域,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出口目標國。韓國生產的化工產品有一半被出口到中國來,占到了中國進口總量的20%左右。

  但韓國人預測,到了2010年,中國化工產品產能將達到4330萬噸,這將是韓國產能的兩倍。自給率也將達到56%-57%!绊n國化工產品在中國市場中的比例下降是遲早的事情!表n國Sinokor化學中國公司趙石林這樣認為。

  韓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調查組組長金平中認為,“到了2015年,中國的化工產品自給率將上升到79%左右”,這將帶來“韓國對華化工產品出口量的下滑”。

  但在韓國國內也有一些持相對樂觀態度的人士。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預測,盡管中國目前不斷加強化工行業的建廠力度,中國2009年的產能將達到1790萬噸,而需求也將會達到2630萬噸。這樣計算,中國還有840萬噸的化工產品還不能實現自給。就是說,韓國人還有的是機會。

  在韓國企業從事化工業務的趙石林向《財經時報》透露,目前韓國化工公司們在中國的“生意”,好到“光韓國在華電子企業的活都干不過來”。

  考慮到中國目前自給率的低下和市場的高速增長,韓國人并不擔心在短時間內受到大的沖擊。但普遍的認識是,長期而言,如果不提前找出一條合理的方案,韓國的化工產業將會受到來自中國的致命打擊。

  為此,在2005年下半年,韓國產業研究院出臺了一份調查報告書——《韓中石油化學產業的競爭合作關系的分析與新國際分工構圖的構筑方案》(以下簡稱報告)。

  競中求合

  韓國人預測,國際石油巨頭們對中國的快速技術轉移和生產設施的擴充,將使中國將在2010年的時候“趕上世界步伐”,其化工企業與發達國家的化工企業可以“平起平坐”。

  《報告》指出,在中國化工產品的產能迅速增長的背景下,韓國想要繼續保持在中國市場中的強勢地位,就必須重新構筑“新國際分工構圖”。

  趙石林認為,在化工領域,韓國的優勢在于它產品的多樣化、差別化和數字化。

  《報告》認為,韓中兩國必須“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共同協調發展的目的。

  《報告》建議韓國,必須逐步改變目前低端產品為主的模式,必須向品種多樣化和開發高端產品的方向發展。而建議中國,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低端化工產品的自給率上。這樣,就可以構筑一個利益互補的分工機制。

  目前的韓國化工企業的生產主要還在韓國國內,在華的分公司的主要業務以貿易和銷售為主!秷蟾妗方ㄗh,韓國應該加大對華的投資力度,增設工廠,充分利用中國的廉價人力資源,以確保價格競爭優勢。

  另外在韓國國內,也有一些人認為韓國應該有意識的減少對中國出口的依賴,以避免遲早到來的毀滅性打擊。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