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媒體說,中國國務院批準了從上海到杭州的磁懸浮路段,雖然“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建筑批文”,但是“已經可以開始跟零配件廠商談判了”。這讓幾天以來炒得沸沸揚揚的“中國抄襲德國技術”一說,看起來像個“迷魂陣”
本報記者 辛秀
德國的女總理默克爾上任三個月整,便派遣她的新外長——施泰因邁爾來到中國。2月22日,施氏踏上他亞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北京。
這一天,德國媒體還在熱炒“中國是否抄襲了德國的磁懸浮技術”;而中國國內媒體,則引述德國政府表態:“德國政府否定中國抄襲磁懸浮技術說法!
施外長來訪低調,遠沒有同時來華的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鬧出的動靜大;關于磁懸浮技術之爭,看起來也不過是一場中德部分媒體的口水戰。
但結果卻有些出乎意料。
23日,德國媒體突然聞風大轉,之前沮喪、憤怒的腔調變得輕松而樂觀。因為據說他們得到消息:磁懸浮在中國,突然重見光明了。
“好消息”
未被證實的這一消息是:“中國國務院已經批準了上海磁懸浮的延長線”。這個“延長線”指的,就是自上海到杭州200多公里的路段。
據說施泰因邁爾也是在和中國外長李肇星會面之后,才從西門子-蒂森克虜伯磁懸浮集團那里聽到這一消息的。按照《德國之聲》的報道,李外長給了施外長一個小小的驚喜,他沒有直接把這個好消息透露出來,只在會晤后給了施一個暗示:希望磁懸浮“能走好”。
德國媒體援引磁懸浮集團發言人的話說,中國國務院批準的是從上海到杭州的路段。雖然“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建筑批文”,但是“已經可以開始跟零配件廠商談判了”。因為“上海浦東磁懸浮運轉情況很好,至今已經運送了近600萬乘客”,中國很滿意。
截止到本報發稿時,中國方面尚未對這一消息作出回應。來自發改委的消息說,這一方案已在國務院討論完,不過尚未最后批文。《財經時報》23日致電該磁懸浮集團北京辦事處時,辦事處也空無一人。這個磁懸浮集團,是為西門子和蒂森克虜伯推銷磁懸浮成立的合資公司。
伴隨著磁懸浮在中國命運的起伏,設在北京的這個辦事處規格也在不斷變化。2003年后,磁懸浮在中國的前途日益渺茫,這個辦事處也在不斷縮減,原來從西門子或者蒂森克虜伯派駐的經理人員相繼“撤退”,剩下了“唯一負責的一個外國人”——據說,這個“辦事處”現在的構成,也就僅僅剩了這一個人。
如果前述消息最終被證實,那么這個辦事處,或許還會再次熱鬧起來。
口水戰
由磁懸浮帶來的“民族自豪感”,在德國素來可觀。所以磁懸浮在中國“柳暗花明”的消息,在很多德國人看來,比他們的代表團在都靈冬奧會取得的金牌數字,更有含金量。
這一天,正在意大利都靈舉行的冬奧會上,德國以9枚金牌,暫列獎牌榜首位。
施泰因邁爾也不例外,就任德國外長后首次訪華就取得如此成果,他也有資本引以為豪。作為前任總理施羅德的辦公廳主任,默克爾給了他更重要的位子,他也給了新總理更大的面子。
前總理施羅德曾被稱作是“磁懸浮總經理”,他強烈的磁懸浮信念,落實在上海30公里的商用線上。但從那之后,直到他黯然下臺,都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由于迄今唯一的商用線路在中國建造,所以即使在德國,“磁懸浮”的任何消息,也總是和“中國”相聯系。德國媒體對來自中國磁懸浮的信息一貫關注,褒貶不一。到了2006年2月13日,突然又掀起了一輪“高潮”。
這一天,從中國傳來消息說,成飛集團制造的中國首列高速磁懸浮列車,“正式進入車廂主體加工階段”。據說,這一列車“100%全數字化設計”、“時速高達500公里”且“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甚至已經有了一個聽起來很響亮的名字:追風。
另有消息說,這一技術的首架樣機,預計將在2006年7月交付上!霸囓嚒薄
于是,就在施外長訪華前一個星期,德國媒體——引述上自官員、下至百姓的話——提出懷疑:是否中國人在“抄襲”德國人技術?典型的言論來自“嗅覺靈敏”的巴伐利亞州長施托伊貝爾,他說,這事“聞上去很有些技術盜竊的味道”。
這是德國人自始至終就有的擔憂。
迷魂陣
有媒體分析,這位州長施以“危言聳聽”之詞,就是希望德國能夠盡快在其國內修筑磁懸浮列車線。他認為磁懸浮技術是德國的“雞”,理所當然應該為德國“下蛋”,這是面子問題。
“我們將在2007年建成德國的首條磁浮線路!边@位州長稱,在慕尼黑修建從市中心通向機場的磁懸浮線路的計劃,有望在2006年年底前落實。然后他決心用一年的時間,讓這個計劃從圖紙變成35公里的磁懸浮列車線路。
據說這一投資計劃超過250億歐元,投資之大,時間之短,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
參與討論此事的德國媒體,心情看起來也很復雜。德國的政府發言人出來澄清“施托伊貝爾看法不代表德國政府觀點”、德國鐵路專家則“肯定中國沒有抄襲德國專利,必須承認是中國人自己的技術”,所有這些,也沒有平息對中國磁懸浮技術的懷疑。
但是到了23日,來自滬杭線的“好消息”卻一下子撫平了他們的“創傷”,讓他們破涕為笑。德國人的感受落差很大:按照《德國之聲》的評論,“被普遍認為已經死亡的德國磁懸浮中國延續項目,忽然柳暗花明”。
這說明,他們也明白,自己的“雞”未必要只能給自己“下蛋”,在民族自豪感和現實的利益之間選擇,大筆的訂單當然更實惠。
實際上,雖然在超過1300公里的京滬線(北京-上海)上,磁懸浮已經基本出局,但是在滬杭線或者其他城際交通中,磁懸浮一直是有力的競爭者。
所以無論是敲鑼打鼓還是舉幡搖旗,無論紅臉的還是白臉的,都可能不過是“迷魂陣”,真實目的很明確:盡可能多地拿下訂單,盡可能少地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