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圈水黃河陷入險境 流域鬧水荒城市造水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8日 10:53 新華網 | |||||||||
新華網鄭州12月27日專電 (記者 林嵬 張軍) 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筑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制造水域景觀。一些專家指出,城市需要景觀水,但不能如此奢侈用水;部分城市不切實際圈水造景,引發了嚴重的生態問題。 流域鬧“水荒” 城市造“水景”
據記者調查統計,僅黃河流域,就有16個大中城市實施“攔河造湖”“挖湖引水”計劃。其中鄭州、洛陽、西安、咸陽、寶雞、石嘴山、太原已形成或計劃形成的人工景觀水面達56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杭州西湖。僅鄭州、西安、咸陽,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 在流經城區的河流上筑壩攔河、蓄水成湖是北方城市最熱衷的“造景”方式。位于伊河、洛河之畔的洛陽市已投資4億元在洛河老城區段建成四級橡膠壩,并進行河道整治,形成8平方公里水面;而正在建設的洛陽新區,也引洛河、伊河之水注入,大造“水景”。 陜西省西安、延安、寶雞、咸陽4市均開始“攔河造湖”。西安市繼投資近5億元開辟人工水面3.6平方公里后,今年新開工建設的“廣運潭”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形成近7平方公里的湖面。咸陽市在渭河河道上建造“咸陽湖”,計劃投資6-10億元,將形成6.4平方公里水面。河南鄭州市計劃投資20多億元,在東部新區開挖面積為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 就在黃河流域一些城市爭相圈引干流、支流河水大手筆“造景”之際,黃河卻因缺水而陷入“生存險境”。據黃河水利委員會統計,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20世紀90年代以來,年平均天然徑流量降至450億立方米,但流域內實際水耗用量卻達350億立方米。黃委會主任李國英說:“黃河的水資源利用已突破河流承載極限! 2003年,黃河流域出現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水荒”,入海水量一度每天只有幾個立方米。2005年,河套灌區又發生嚴重春旱,黃河內蒙古段發出斷流預警。 黃委會水政局局長劉栓民說,從《水法》的角度講,水資源是天然不可分割的,不是誰“圈”住就是誰的。北方河流水資源緊缺,沿河城市一點一點地圈水,積少成多,河流的生態基流將無法維持。 城市現“美景” 背后“水患”多 記者在一些“水景城市”采訪發現,由于有了景觀水,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招商引資速度加快,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但黃委會洪尚池等專家卻認為,城市的景觀之喜中卻隱含生態之憂。 一是地上成景,地下成災;上游成景、下游成災!叭λ旌笔钩鞘械叵滤欢唐趦却笃鸫舐,影響建筑安全。洛陽市形成巨大水面后,市內地下水位不斷上漲,今年以來,洛陽市地下人防工程多處涌水,一些防空洞成了“地下河”。如果防空洞被長期浸泡出現坍塌,將對建筑密集的城區構成威脅。而上游筑壩攔水,必將影響河流生態基流,造成下游河道部分時段干涸、斷流,激化上下游之間、城鄉之間用水矛盾。 二是造成行洪障礙,影響防洪安全。目前一些城市用橡膠壩蓄水的水量已相當于一座中型水庫,一旦出現較大洪水,塌壩行洪時必將造成局部河段水量徒增,影響防洪安全。今年10月初,黃河中游出現洪水后,從洛陽出來的自然洪水流量本應1200立方米每秒,但由于橡膠壩塌壩行洪,水量陡然變成了1800立方米每秒,增加了洪水調度難度。 三是蒸發量大,水資源浪費驚人。大造水景的洛陽市,年均水蒸發量超過降雨量一倍,而修建星海湖的石嘴山市,年均水蒸發量竟超過降雨量10余倍。黃委會副主任廖義偉說,水面大了,蒸發量必然要大。這些花幾億、十幾億資金搞起來的景觀工程,可能變成當地最大的耗水工程。 “圈水”助推地價 奢侈用水堪憂 記者調查采訪發現,這些“圈水工程”雖然大都打著“河道整治”“防洪”“保護濕地”等名義,但有一個重要目的是助推城市地價高升。 鄭州市一位領導在談到開挖“龍湖”與建設鄭東新區的關系時說:“一有水,地價就要上漲!甭尻柺幸晃桓刹空f:“在洛陽新區開發中,我們是先引水,再賣地皮,臨水的地價要比不臨水的高15%以上!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已有十多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入駐鄭州市鄭東新區,半年之內,鄭東新區開盤房價由每平方米2700元,最高飚升至4000元。咸陽市在修建“咸陽湖”時,在河道兩岸拿出近900畝的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叭ハ剃柡吀惴慨a開發,賺!賺!賺!”咸陽市一度出現這樣的招商廣告。 黃委會專家洪尚池說,大量開發景觀用水是在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水資源配置趨于合理,尤其是建成節水型社會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的。現階段,我們還不能這樣利用水資源,我們家底沒那么多,這種水資源利用的侈奢之風,不符合國情、水情。 黃委會水量調度局局長安新代說,國務院規定,在河流上取水、蓄水必須報有關水利部門批準,但由于缺乏硬性限制、懲罰措施,“圈水風”難以禁止。一些專家呼吁,國家應加快出臺細化的河流取水、蓄水管理法規,剎住因利益驅動亂圈“景觀水”之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