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鹽行業中的黑行規 中國鹽業期盼審計風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2日 10:53 正義網-檢察日報 | |||||||||
作者:郭高中 食鹽是白色的,但是這一領域里卻有很多灰色甚至是黑色的東西 “鹽是白的,但鹽行業卻很黑。”這是一家鹽場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句耐人尋味的話道出了鹽行業高度壟斷、腐敗叢生的現狀。
長期以來,中國對鹽業實行專營管理。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鹽業公司和鹽務局都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鹽業公司既是食鹽和工業鹽的經營者,同時又是政府的鹽業管理部門,還掌握著企業賴以生存的食鹽計劃制定權。 由于鹽場生產工業鹽和食鹽成本相差不大,但加碘后食鹽出廠的價格要遠遠高于工業鹽,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食鹽計劃指標就是利潤,就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因此,一些生產企業競爭的重點不在于引進技術降低成本,而在于想方設法跑計劃,由此產生了諸多腐敗問題。 “回扣”:業內不宣之秘 在食鹽計劃執行過程中,除負責計劃的個人向生產企業索要回扣、紅包外,各地鹽業公司也都公開向生產企業索取高額回扣,這已是業內不宣之秘。業內人士說:“幾乎沒有一家鹽業公司不拿回扣,也沒有一家生產企業敢不給鹽業公司回扣。” 為了達到隱蔽的目的,各地鹽業公司在向制鹽企業索取回扣時經常巧立各種名目,也正是這些所謂的“行規”導致了畸形的產銷利益格局,也成了腐敗滋生的溫床。充斥于鹽行業中的“黑行規”主要有以下幾種: 運費補貼。國家規定鹽價應以各廠家離站價(離岸價)結算,為了做到表面上鹽價到位,目前成了按到站價(到岸價)結算,運費由企業承擔,運費補貼成了變相的回扣,而且由生產企業承擔了補貼部分的稅。 倉儲補貼。鹽業公司以調鹽后儲藏困難且增加了貯藏成本為借口,要生產企業給予補貼建倉庫和庫房所用。銷售企業建倉庫讓生產企業“埋單”本身就不合理,而各地鹽業公司收走這筆錢后也并非真的全用在了倉庫建設上。 回籠貨款獎勵。據了解,這種回扣方式是倉儲補貼、運費補貼的輔助形式,是鹽業公司向生產企業索取的“獎勵”。即使貨款給得不及時,回籠貨款獎勵也要照付。不少省市鹽業公司有拖欠生產企業鹽款之習,有的生產企業竟被數家鹽業公司拖欠達數千萬元貨款。 調銷獎和超調獎勵。制鹽企業跨省銷售時除了給銷區鹽業公司運費補貼和倉儲補貼等回扣外,企業如得到了額外的計劃,還要付出“調銷獎”和“超調獎勵”之類的回扣。 破包費。鹽業公司借口運輸過程中發生缺斤短兩或包裝破損,讓企業賠付。據幾家制鹽企業反映,運輸過程中有時會造成破包,但更多情況下破包只是借口,即使不缺斤短兩,包裝不破損,鹽業公司照“吃”不誤,愣是從貨款中扣掉他們所說的缺額,或讓生產企業再發貨補齊,而生產企業又不敢較真,只能照辦。 據估算,目前全國每年有700萬噸食鹽計劃指標,保守估算,腐敗的規模也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私分:處理回扣的方法 食鹽銷售中間存在巨額回扣在業內是不宣之秘,那么這些錢都到哪里去了? 據了解,這些回扣到了鹽業公司后,有的以利潤轉移的名義進行了“體內循環”,有的則以“體外循環”的方式滋生了腐敗。有些鹽業公司把回扣用來蓋樓、買車、搞福利,膽大些的就干脆私分了。 在河南駐馬店,媒體曝光了鹽業局領導和幾名職工(領導司機和水電工)集體建造并住進了19套豪華別墅。豪華別墅每天都有4名保衛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和領導們的別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鹽業局的一些職工卻沒房住,一些職工仍住在狹小的舊房里。對此,當地紀委展開了調查。 在陜西安康,原市鹽務局局長陳世福、副局長任曉康和財務科長張秋萍等人因私分“小金庫”于3月分別被判刑。法院經審理查明,1999年安康市鹽業公司(與鹽務局是一套人馬)成立后,陳世福等人將制鹽企業給鹽業公司的倉儲補貼款等收入,私設成“小金庫”,建立賬外賬,并拿出部分資金進行私分,將賬外收支單據銷毀,至案發時,“小金庫”私存總金額已高達300多萬元。此外,安康市鹽業公司又擅自計劃向外調運、經銷食鹽,從制鹽企業收取的回扣則被他們截留私分。 在廣西,一些檢察院和紀委近年來也相繼查處了當地某些鹽業公司私分回扣款項的問題。賀州市八步區檢察院2003年5月立案查處了賀州鹽業支公司私設“小金庫”私分產區回扣款30余萬元的案件,他們用這些錢買了一部車,用10多萬元給職工發福利,后被檢察院追回。 審計:生產企業的呼喚 很多制鹽企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應對省級鹽業公司的賬目加強審計。 一般來說,各省鹽業公司除了國家下達的食鹽計劃外,還掌握數目不小的計劃外指標。這也成為鹽業公司的牟利渠道。據業內人士透露,鹽業公司會按照工業鹽的極低價格購進,一般是每噸200元左右,然后以數倍于此的食鹽價格銷售出去,賺取高額利潤。光這一項,一個省級鹽業公司一年就可以獲利數千萬元。企業呼吁審計部門追查這些錢的去向。 各地鹽業公司每年沒收的“私鹽”數量不在少數,但這些“私鹽”大多“去向不明”。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審計部門還應重點查一查罰沒“私鹽”是否足額上繳國庫。 此外,企業還認為,審計部門應查一查碘鹽基金的去向。生產企業向鹽業公司每銷售一噸加碘鹽,需向國家交納29.25元的碘鹽基金,以一年全國總共產銷700萬噸加碘鹽計算,國家一年收取的碘鹽基金就是兩億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碘鹽基金是用于食鹽加碘項目建設和改造的,但很多鹽業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這么多年來,生產企業很少見到下撥的碘鹽基金。 碘鹽基金一般由省級鹽業公司代收,上交中鹽總公司。省級公司向下級公司收的時候是按照全部銷售計劃收購,上交的時候則是按照國家計劃上交。 改革:序幕剛剛拉開 為什么在鹽行業腐敗現象普遍存在?生產企業認為現行管理體制窒息了企業活力,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并且導致許多腐敗問題的產生。他們強烈要求改革。即使是在各級鹽業公司內部,也有人認為鹽業管理體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為此,持有相同觀點的有關專家和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建議,依據市場經濟規律對鹽業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而消除腐敗的有效手段就是破除壟斷,如打破食鹽專營體制,實行鹽業管理和經營政企分開,賦予食鹽生產企業經營自主權,讓他們直接進入市場,借助市場手段,引入競爭機制等。 其實,“鹽業體制的問題已經進入中央決策層的視野,改革即將進行。我們的審計結果將為改革提供信息和依據。”前不久,在廣西北海,國家審計署長沙特派辦廣西鹽業審計組負責人對媒體這樣透露。 此前,該負責人一行八人已于9月初進駐廣西,開始了針對廣西鹽業系統為期兩個月的審計。按照計劃,明年針對鹽業系統的專項審計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內部人士透露,這絕非一次一般的財務審計。種種跡象表明,一場針對鹽業的集中整頓開始啟動,鹽業體制改革的序幕也由此悄然拉開。 據了解,審計署的這次審計活動是受中央紀委和監察部委托,臨時安排的專項活動。審計組負責人說:“這次審計主要針對整個鹽業壟斷體制產生的問題。”“中央如此重視某一領域的審計,我個人還是第一次經歷。” 中國鹽業這一“被改革遺忘的角落”已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