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油價炒熱可燃冰研發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20:55 《財經時報》

  石油替代品“可燃冰”的出現可能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重新改寫;中國南海海域“可燃冰”調查已獲重大進展,有望在2020年進行商業開采

  □ 本報記者 郭威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為你打開一扇窗”。

  在全球石油儲量僅夠再用50年的今天,一種可以取代石油的天然能源——“可燃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早些時候,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南海海域“可燃冰”調查獲得重大進展,將于明年實施鉆探工作以獲得實物樣品,并有望在2020年進行商業開采。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在南海北部陸坡、南沙海槽和東海陸坡等3處發現“可燃冰”,科學家們稱,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凍土區也可能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 中國南海海域的“可燃冰”能源總量相當于中國陸地石油

天然氣資源的一半。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探明“可燃冰”所含有的有機碳總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兩倍以上,可滿足人類未來1000年的能源需求。

  能源在當今社會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目前全球消費比例最高的能源——石油,已經成為21世紀國家之間競爭與沖突的重要根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際競爭格局。而“可燃冰”的出現,將很可能取代石油并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重新改寫。

  中國晚了30年

  雖然“可燃冰”能源價值巨大,但它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和石油、天然氣相比,可燃冰不易開采和運輸,不當開采很可能引起甲烷大量釋放,造成更為嚴重的溫室效應,也可能引起

海嘯、大陸斜坡的滑坡等地質災害。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完美的開采方案。

  可即便如此,在可預見的能源短缺下,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日、俄等國及歐盟均相繼投入巨資進行“可燃冰”調查研究,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也將“可燃冰”列入國家研究開發計劃。據統計,目前已經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著手于這項研究。

  中國從1999年起才開始對“可燃冰”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與發達國家相比晚了30年。

  從2003年開始,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根據中國石油大學羅東昆教授提供給《財經時報》的數據,“2005年中國進口原油超過1.17億噸,再加上成品油,進口已達到1.4億噸以上,進口依存度高達45%”。

  越來越突出的能源緊張局面,逼迫中國不得不加快對“可燃冰”的開發研究。從去年開始,中國與德國科學家小組開展合作,對南海“可燃冰”進行聯合調查。

  加劇權益爭奪

  根據“可燃冰”存在的環境條件,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區域是高緯度的凍土層和海底大陸架斜坡,而海洋中的蘊含量又遠遠高于陸地。

  世界上關于海洋的爭奪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原本被視為國際海域的北冰洋,其冰雪雖然有可能在55年后才消失殆盡,但北極富饒的礦產資源還是引起了多個國家的高度關注,目前,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相繼提出領土要求。

  中國有8個海上鄰國,在雙邊的海洋權益劃分上,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可燃冰”的發現更會加劇權益的爭奪。

  盡管日本在靜岡縣御前崎近海就已經發現了7.4萬億立方米的“可燃冰”,足夠日本消耗140年。日本經濟產業省也早在2001年就制定了為期15年的“可燃冰”開發計劃,并于2004年正式在日本近海10多處開始試驗性開采,目標是2016年在日本近海進行商業開采。但日本媒體還是對中德聯合在南海領域勘探“可燃冰”充滿了“戒心”,認為“特別值得注意”。

  而美國公司則一貫地積極參加南海周邊國家在爭議海域開采能源的項目。

  不過,在爭奪資源的同時,“可燃冰”也給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創造了機會。早在2003年中國和印度簽署的《兩國海洋科技諒解備忘錄》中,就已經提到對“可燃冰”勘探與開發技術的合作。

  放眼世界,一些由石油安全主導的雙邊、多邊關系也將因石油的淡出而改寫。正如中國工程院士金慶煥所說,后備能源關乎國家經濟安全,而作為人類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可燃冰”將改變世界地緣政治。

  世界能源結構將改變

  進入20世紀以來,由于石油具有的特殊戰略價值,世界石油中心一直是各種政治力量爭奪的焦點。

  目前,北美、亞太和西歐這三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區,占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80%,但石油剩余探明儲量僅占世界總量的22%。而

歐佩克國家的石油消費量不到10%,儲量卻占世界石油探明總量的2/3以上。

  世界石油的消費區域構成與資源區域構成的嚴重錯位和失衡,使全球圍繞油氣資源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也使對原油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一直面臨著壓力。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一名科學家認為,“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將可能改變世界能源結構,并將對中東石油的重要性產生極大的影響。

  據科學家們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目前世界上已經有7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可燃冰”。

  如果開采技術飛速發展,“可燃冰”的供應來源將比石油更為多元化,最終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石油貿易,從而減輕歐美對中東石油的直接依賴,降低能源供應的地緣政治風險。歐佩克也許將失去當今這樣主導市場的能力。

  國際石油資本也將會把大量投資從中東轉向“可燃冰”的開采地。

  就像有人曾預言的那樣,“‘可燃冰’將可能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實現能源自給,這一事件強烈影響著國際事務及對外政策……現存的世界能源貿易將徹底改變”。

  名詞解釋

  “可燃冰”: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水和甲烷在中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時產生的晶體物質,外貌極似冰雪,甲烷含量達80%—99.9%,點火即可燃燒,又稱之為“氣冰”或“固體瓦斯”。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和天然氣都要小得多,可作為傳統石化原料如石油等的替代品。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