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勇 劉兆瓊 上海報道
淡出公眾視線7個月的葛政,很快將要繼續講述他的“金信故事”。這次,他帶來了一份當地政府對金信信托的20億元注資計劃。
而對于現任金信信托董事長的汪曉峰來說,在霧里看花似的引進外資計劃未果之后
,何去何從,頗為微妙。
2005年的金信信托充滿了戲劇化。
增資至25億
10月的最后一周里,金信信托召開董事會,會議提出金信信托將在浙江省政府和金華市政府的支持下進行增資工作:省、市兩級政府各出資10億元,用于改善金信信托財務問題和認購新增股份,最終金信的資本規模有望達到25億元左右,成為與上海國投并列的國內最大資本金的信托公司。
在這20億元出資中,大約有5億元是用來緩解金信信托現有的財務危機,加上2005年以來公司通過發行新的信托計劃募集到的5、6億元,金信信托財務上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剩下的15億元則用來完成金信信托的增資。
金信信托董事會秘書李傳全對此不愿發表評論,董事會辦公室的一位人士則表示:“這件事情還在計劃當中,但葛政重回金信信托的事情已經基本敲定。”
1993年5月,金信信托進行了第一次增資,注冊資金增至1.2億元。第二次增資于1996年9月完成,資本金增加到3億元,這是當年國家規定的信托公司保留的底線。2002年1月第三次增資擴股到10.18億元,使公司躋身于大中型信托公司行列。
在葛政還擔任董事長的2003年年初,金信信托就已經制定了又一輪的增資計劃。打算在兩年內將注冊資本增至30億元左右,從而成為全國最大的信托公司,但是,由于當時整體市場環境的變化,增資擴股工作進展得異常艱難。
尤其是2004年底出現的“伊利事件”,使當時的增資最終沒能完成。
而這一次的增資計劃由政府主導,“也是市場化重組不夠理想的無奈結果,”一位接近金信信托高層的人士告訴本報,“起初各方還是希望能夠以外資的力量運用市場化手段解決,但目前看來這條路很難走下去。”
另外,內部人士還透露,由于金信信托在金華當地乃至浙江省發行了多份政府工程的信托計劃,“即使從這個角度而言,當地政府對金信信托的支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至于政府將用何種方式來具體操作該筆資金,知情人士表示,有可能是以當地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名義管理。這意味著,金信信托很可能將由民營性質轉為國有背景。
葛政復出
本報獲悉,增資之后,金信信托董事長將在董事會選舉的基礎上由省政府指派,葛政則出任副董事長。
上周的董事會結束不久,葛政重回金信信托的消息就在公司內部迅速傳開。據了解,多數員工對于此事表示平靜,一位中層人士告訴本報:“今年公司的事情太多,再大的事情都不意外了。”
“伊利事件”之后,葛政開始逐步淡出金信信托,2004年3月,葛政辭去金信信托董事長一職,由公司董事趙海華接任。而到了2004年底,葛政計劃將其所持有的金信信托股份悉數轉讓,當時的轉讓對象是內地兩家民營企業,此后新鴻基、蘇格蘭銀行開始浮出水面。
2005年3月,具有香港新鴻基國際有限公司背景的汪曉峰接替趙海華,出任金信信托董事長,并著手引進外資來完成公司的增資工作,希望以此解決日益嚴重的財務問題。
同一時間,趙海華則再次接替葛政,成為上海金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當時輿論認為,葛政即將退出經營十年之久的金信系。
在汪曉峰上任后的半年多里,金信信托的增資計劃一直被操作得十分“熱鬧”,但是卻毫無進展。知情人士介紹說,“在汪曉峰本人的要求下,葛政只能再度回到金信信托,因為葛政至今仍然是金信信托的實際控制人。”
而且,“葛政其實一直沒有真正離開,因為股權仍然在他名下,汪曉峰一直沒能解決收購股權的資金。”另外,“葛政一直以來都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這一次政府同意出資,跟他的復出也有很大的關系。”
汪曉峰去留
目前,關于汪曉峰的去留,內部人士表示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汪本人還是希望做好金信的,其在任的這段時間里也保持了公司的平穩運行,但從金信信托增資的角度而言,汪甚至可能已經成為了一個障礙,因為他的運作思路并不符合未來政府主導下的重組計劃。”
據接近汪曉峰的人士表示,金信信托半年以來大張旗鼓地引進外資股東,意圖在于提升股東及有關各方對金信信托的信心,進而推動其后的增資擴股工作。
此前,葛政和趙海華、汪曉峰的約定——汪正式就任金信信托董事長一職的前提,是引入新的股東。
事實上,葛政與汪曉峰相識已久,私交不錯。知情人士表示,“葛政對汪本人的能力還是比較認可的,否則也不會將整個金信交付給他。當初汪曉峰接管金信信托,也是經葛政本人向董事會推薦的。”
浙江省工商局企業登記檔案管理中心的資料顯示,目前金信信托法定代表人仍然是趙海華。據了解,當初葛政及董事會能夠同意讓汪曉峰在還沒有完成股權收購時就擔任董事長,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方便他開展工作,更好地引入外資股東。
但汪曉峰僅僅是一個開頭,無論是新鴻基國際有限公司還是蘇格蘭銀行,最終都聲明未有過增資金信信托的計劃。而且,新鴻基還公開澄清,與汪曉峰并無干系。
內部人士分析認為,未來汪曉峰不太可能繼續留任董事長,“離開的可能性比較大。”
即使如此,金信的故事什么時候能夠畫上一個句號仍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