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節能逼迫公交改革 經濟補貼政策將確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5日 14:57 《財經時報》

  未來的改革,將鼓勵社會資本包括境外資本以合資、合作或委托經營等方式參與公共交通;鼓勵和支持公共交通企業采取盤活現有資產、改制上市等方式籌集資金

  □ 本報記者 易強

  “建立節約型社會,是政策出臺的大背景。中央希望到了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現在
降20%。公交優先是一個具體措施。”國家發改委研究員王東明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所說的“政策”,指的是9月23日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六部委提出的《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份4500字的《意見》提出,地方政府在投資、用地、行政管理等方面,要優先考慮公共交通的發展。

  隨后,在10月末,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曾培炎先后批示,強調“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思路。

  對公交運營商及其股東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而對生活在京滬等大都市、深受交通擁堵之累的居民來說,如果政策最終能夠落實,則是簡單而重要的幸福——每天能多幾分鐘睡覺、晚幾分鐘上班、早幾分鐘到家。

  這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但嚴峻的現實使其不得不為。

  落實中央節能政策

  中國的GDP僅僅占全球4%,但資源消耗量占全球的比重,原油為7.4%、原煤31%、鐵礦石30%、氧化鋁25%。在8個高耗能行業中,單位GDP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

  這組數據是今年8月底的時候,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岳透露的。他非常擔心,長此以往,非但資源將無法承載,可持續發展戰略也將難以實現。

  正因為如此,6月27日,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和部委節約能源、水資源、原材料乃至土地,同時還表示,將盡快出臺節約資源的法律和政策。

  到了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對此再加強調。不久前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六部委優先發展公交的《意見》,是中央精神具體化的體現之一。實際上,國務院6月27日的通知已提出,相關政府部門要加緊研究,制定優先發展公交的具體措施。

  公交要發揮更大作用

  油價高企已對交通業造成影響。對此,財政部長金人慶并不否認。在上月舉行的G20部長會議上,他表示除了鼓勵生產低能耗汽車外,政府將把發展公交運輸業放在首位。

  不過,要將這個政策落到實處,在操作中仍有許多困難。在這方面,北京市政府有切實感受。

  在1992年的時候,北京市曾制定過計劃,希望到了2000年,在居民出行比例構成上,公交車能達到38%、地鐵能達到7.8%,但后來的結果是,分別只達到22%和3.3%。

  超過指標的是出租車和小客車。二者占出行比例的比重,在2000年分別為4.8%和23.3%,而原先的計劃分別是1.6%和4.8%。

  公交發展相對落后。實際上,即便到了2004年年底,北京公交出行比例也僅為26%。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許多。

  5月中旬,劉志華與市人大環資委委員,曾對公交系統做過考察。結果發現至少有四個因素,制約著公交的優先發展,包括對公交定位的認識不統一、公交系統的整合不到位、公交票價改革的滯后以及公交法律法規的不健全。

  財政投入向公交傾斜

  其他城市公交的發展,也同樣受這些因素制約。《意見》則針對這些因素。

  它明確要求各地及相關部門,確立公交的優先地位。“充分發揮公共交通運量大、價格低廉的優勢,引導群眾選擇公共交通作為主要出行方式”。

  以北京市為例,公交投資力度將明顯加大。《財經時報》得到的數據是,預計2010年以前,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公交設施所占的份額,將從18%提高到50%。

  而興建地鐵的積極性,已凸顯地方的投資沖動。在今年獲批建設地鐵之后,杭州、沈陽、武漢、哈爾濱以及成都,早已經干得熱火朝天。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當地的GDP.這些有著投資沖動的城市,被要求完善公交基礎設施,加強城市交通換乘樞紐建設,同時,保障公交的道路優先使用權,推出公交優先車道。

  公交運營結構將因此優化。六部委的意見是,大力發展公共汽(電)車,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適度發展大運量快速公共汽車系統。

  經濟補貼政策將確立

  最令公交公司興奮的,是經濟補貼、補償政策將最終確立。高居不下的油價,已使這些公司受損。

  在美國,高油價使公交系統今年額外增加75億美元的成本。美國的公交部門正在考慮削減服務、解雇員工和提高票價來應對油價的不斷上漲。

  而中國的公交系統,將引進成本費用評價以及政策性虧損評估制度,以方便政府進行補貼。在兼顧到社會效益的同時,公交票價也將進行適當調整。

  不過,單靠政府加大投入,顯然并不利于公交的發展,因此,《意見》提出要改革投融資體制。

  鼓勵社會資本包括境外資本以合資、合作或委托經營等方式參與公共交通投資、建設和經營。鼓勵和支持公共交通企業采取盤活現有資產、改制上市等方式籌集資金。

  這是今年2月29日出臺的、國發(2005)3號文的細化。這份文件告訴資本家們,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業,已經向他們敞開大門。

  文件的全稱是《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它為非公資本進入公共交通領域,掃除了制度障礙。

  向非公資本開放

  國務院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加快完善政府特許經營制度,規范招投標行為,支持非公有資本積極參與城鎮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

  相關產權制度也將改革。在規范轉讓行為的前提下,具備條件的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可向非公企業轉讓產權或經營權。鼓勵非公企業參與公用事業產權制度改革。

  《財經時報》從

商務部了解到,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指導目錄中,已經規定公交產業的產業鏈,將對外資較大程度開放。

  具體包括:公交隧道挖掘機制造、城市地鐵暗挖設備制造、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以及公路旅客運輸、出入境

汽車運輸、水上運輸、鐵路貨物運輸、鐵路旅客運輸等方面。

  在基礎設施項目方面,還包括公路、鐵路、獨立橋梁和隧道、輪渡設施的建設、經營等。

  王東明表示,公交優先發展的政策,必須使公交工具舒適、方便、快捷,這樣才能吸引居民乘坐,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

  “這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作為補充。對此,發改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正在研究。”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2,4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