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股份成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0日 10:3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李利明 北京報道 六個月零十天,中國工商銀行完成了從注資到股份公司成立的進程。 10月28日下午1時30分,楊凱生站在工行總部地下三層會議大廳的門口迎接著絡繹不絕的客人。20分鐘后,這位新任工行行長主持了工行股份公司的成立大會。選擇在地下三層的
此前的10月25日,工行股份公司召開了創立大會,財政部和匯金公司分別出資1240億元人民幣(或等額外幣),共同發起設立工行股份有限公司。 與中行和建行相比,工行除了具有國有銀行股改中政府注資、成立股份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共同特點之外,還具有幾個顯著的"工行特色"。 新任工行行長楊凱生指出,工行的股改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工行的財務重組是由匯金公司注資150億美元,財政部保留與150億美元等額的1240億元人民幣作為資本金開始的,因此由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共同發起設立工行股份,兩者各占50%的股權。而中行和建行則是匯金公司獨自注資225億美元啟動的財務重組。 與此相對應,在工行董事會的13名董事中,除了董事長姜建清、副董事長兼行長楊凱生、執行董事兼副行長張福榮和牛錫明這四位來自工行內部的董事,以及梁錦松、約翰·桑頓和錢穎一這三位獨立董事之外,剩下的六個董事席位中,財政部和匯金公司各占三個。而中行和建行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之前,各自董事會的13名成員中,除了來自兩家銀行內部的四位執行董事和來自外部的三位獨立董事之外,匯金公司獨占其余的六個董事席位。 楊凱生認為,工行股改的另一個特點是工行是整體改制上市,沒有遺留任何存續公司。 而上周在香港上市的建行就并非如此。對于建行而言,建銀投資承繼了除商業銀行業務之外的原建行其他業務,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建行的存續公司。 除了楊凱生提到的這兩個特點之外,工行的股改還有兩個顯著特點: 首先,行長的人選來源和進入時間不同。對于中行和建行而言,新行長李禮輝和常振明都是在股份公司成立的前兩三個月從外部空降而來的,而楊凱生在一年多前已經被任命為工行黨委副書記、常務副行長,具體介入了工行的股改等相關工作。并且楊凱生已經在工行工作了20多年時間,即使在1999年到2004年8月專職擔任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的時候,也是工行的副行長級領導,因此他對于工行的情況比較了解和熟悉。盡管楊凱生對記者謙稱說這也導致他對于工行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的體會沒有外部人士那么清楚,但是業內人士都認為,作為最高經營管理者的行長在前期及早的介入具體工作,對于減少磨合、推動股改的進行有很多好處,這一點從工行在6個月零10天完成從注資到股份公司的成立就可以看出。 工行股份公司成立之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就特別引人關注。此前的8月30日,工行已經與高盛、安聯和運通組成的投資財團簽署了備忘錄,該投資財團已經開始了盡職調查工作,估計在不長的時間里工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結果就會揭曉。但是與中行和建行不同的是,工行和建行引進戰略投資者都是通過匯金公司出讓股份來進行的,而工行初步的計劃是采取增發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并不是財政部或者匯金公司哪一方減持。按照這個安排,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完成之后,財政部和匯金公司持有工行的股份數量不變,持股比例下降。 隨著工行股份公司成立之后股改工作的進一步展開,還會有更多的"工行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