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227億建材國家隊重組細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07:49 新京報

  

227億建材國家隊重組細節

    中國建材集團在員工利益、人事安排及企業發展上給被重組方留出空間。本報記者范軍利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中國建材集團整體吸收合并中國輕機、中國建材院兩家央企共27億資產后,人事安排、企業利益及巨額債務成為它必須面對的難題

  本報記者 范軍利 北京報道

  10月11日,李建國和姚燕來到位于紫竹院南路2號的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
“中國建材集團”),向總經理宋志平匯報工作。

  姚燕現在的身份是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6個月前,作為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建材院”)院長的姚燕與宋志平級別相當,同為中央直屬企業“一把手”,他們曾多次在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相遇。

  李建國則是中國建材集團子公司———中國輕工業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輕機公司”)總經理。6個月前,他也是國資委直接掛號的央企負責人之一。

  一場重組大潮中,三人坐在了一條船上。

  三年大限下的抉擇

  “我們很有緊迫感。”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宋志平告訴記者,“國資委要求我們做大做強,如果不能在規模上進入本行業前三位的話,就要進行重組。”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之初,主任李榮融給中央企業設下三年大限:三年要做到行業內的前三名。

  “否則我來給你找‘婆家’。有些企業老虧損,你不動我動。”李榮融公開表示。

  之后,李榮融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多次提出培育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目標。

  進入2004年,央企重組加速。或強或弱的企業坐在了“吃”與“被吃”的談判席上。

  “現在剩169家了,還要繼續減。那么,只有兩條路:一條是企業自己快速成長;另一條是通過資源重組達到要求。”宋志平說。

  在宋志平眼里,重組充滿誘惑。“我們可以成為國家建材行業資源重組的平臺。

  這是我們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基礎,一個重要機會。我們得把握住它。“宋志平說。

  在建材行業僅有的4家央企中,中國建材集團實力最強。該公司現有資產總額200億元,員工總數逾40000名。全資、控股、參股企業200余家,其中下屬子集團控股2家上市公司、參股12家上市公司。

  重組的另一方中國輕機總公司在全國19個省市擁有企業及科研院所33家,職工1萬余人,資產規模達18億。由于歷史包袱過重、機制老化等原因,2000年以后,中國輕機總公司經營漸至“谷底”。

  來自財務部門的統計顯示,2004年,中國輕機總公司凈虧損6300萬,總資產為負1.5億。下屬企業中,三分之二以上處于停產及半停產狀態。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虧損,2003年國資委提出央企重組整合后,我們就一直在找,希望有實力的企業能幫我們脫困。”李建國說。

  “今年3月底,我第一次與輕機公司接觸,當時他們總部的管理工作已陷入半癱瘓狀態,員工基本不上班,公司高管層也沒什么指望,都在等退休、調動、或干自己的私事。”中國建材集團一位負責重組的官員說。

  與中國輕機相比,中國建材院的境況稍好。

  “生存對我們來說不成問題。但作為一個科研企業,要再往上發展也很難。”姚燕說。

  自從2003年劃歸國資委管理之后,建材院便與眾多科研央企一樣,對前途充滿困惑。究竟是重新組織成一個國家單位,還是與其他企業合并,沒有人給出明確答案。

  “2004年,似乎是大勢所趨,小企業的出路只能是重組,我感覺我們不能再搖擺不定了。”姚燕說。

  創建于1954年的中國建材院,是國內最大的建材與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綜合型研究開發機構。1999年起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2003年劃歸國資委直接監管。建材院現有職工1150余人,資產總額9億元。

  2004年12月28日,國資委發布重組通報,批準了中國建材集團、中國建材院與中國輕機公司三家央企的重組,并于2005年2月1日,對三家企業上報的重組方案作出批復。

  10月17日,國資委宏觀戰略研究部副部長程偉告訴記者,從宏觀角度講,國資委一直強調通過中央企業整合,資源的集聚和集中,打造行業規模旗艦。而事實上,具體到央企重組的具體過程,國資委并不起決定作用。

  重組驅動力

  用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宋志平的話說,建材與輕機的重組是“一種迫切情況下”的“一見鐘情”。

  據李建國介紹,2004年后,根據國資委的要求,輕機公司進入重組階段,曾先后與中國誠通、中國

房地產開發等眾多央企進行過接觸和溝通。

  數輪談判后,有的企業經過測算認為輕機公司無法擺脫目前的困境,已無任何價值;有些企業則希望對中國輕機進行大規模改造,通過土地變現,利用輕機的資源開發物流或其他產業。

  “當時,的確很緊張,到建材集團出現的時候,我們已經快跟兩家其他企業簽協議了。”李建國說。

  知情人士透露,國資委在權衡各種方案利弊后,曾設想由一家主營物流業的央企托管中國輕機。同時,也有房產類央企向輕機拋出繡球。

  由于輕機公司分布在19個省市的子公司大多數地理位置處于城中央,屬于黃金地帶,

開發商希望重組后,直接將地皮劃出,搞房地產開發。

  “這兩個提案都被我們拒絕了。因為把廠房拆了,土地都蓋房子了,那我們干什么去?輕機公司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嘛!”李建國說。

  2004年9月,宋志平到國資委匯報工作時,提到中國建材集團缺裝備業務一事。“當時我們正在跟國資委提重組的事。宋總說,他們建材集團有設計單位,有產品,但是沒有裝備。不如我們兩家來合并重組吧。做裝備的與做產品的,正好能形成一個大的產業鏈,我們才感覺,這是輕機真正發展的路子。”輕機公司最終將繡球拋向了中國建材集團。

  根據重組方案,三方將采用整體劃轉、母子公司體制進行重組,即將輕機總公司、建材院的國家資本金無償劃轉進入中國建材集團,輕機總公司作為中國建材集團控股的子公司、建材院作為中國建材集團的全資科研設計單位進行運作。

  “我們雖然是行業老大,但我們缺少建材院這樣國家級別的研發平臺,也非常需要一個搞裝備的企業。如果能把這樣的研發機構和裝備公司重組起來,就是如虎添翼,我們一直有這個想法。但以前機會沒到。”宋志平說。

  “我們有很多廠,但是廠子的活兒不夠。光在輕工范圍內不夠,我們希望有新的領域,能發揮我們機械方面的生產能力,跟建材聯合,能拓寬我們的業務范圍。”李建國說。

  對被重組的另一方———建材院而言,1999年科研體制改革后,國家242家科研院所進入市場自謀生路。單純的科研行業經驗已無法滿足院所的發展需求。

  “我們院班子一直在討論,完全靠科研,能不能發展建材院?———根本不行!科研上的收入每年很有限。我們必須另尋出路。”姚燕說,中國建材集團為建材院提供了機會。

  程偉認為,中央企業的重組過程是一個價值發現的過程,是產業鏈條重組、價值鏈條完善以及雙方企業戰略通過協同重新定位的過程。

  這一過程的實施需平衡到股東利益、企業利益與管理層利益三方面需求。

  “雞頭鳳尾”之困

  在中國建材集團重組建材院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來自“做雞頭,還是鳳尾”的困惑。這也是所有被重組的中央企業都會遇到的觀念難題。

  “一開始,就有人反對重組。大家感覺,建材院本來是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屬于國家一級企業,重組到別人公司,成為人家的下屬單位,會丟掉很多權力。”作為國資委直管的中央企業,建材院一直享有包括引進人才、進大學生、出國考察、外事權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在財政方面,重組之后,以前作為一級企業的賬號,就會取消掉。另外,科技部不再給機會、教育部不再給名額、國防科工委不再給項目等等。這些擔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建材集團參與重組方案制定的副總許金華說。

  據悉,在建材院要被重組的消息傳出后,部分部委和單位曾表示過,重組之后,建材院將不能再用原渠道繼續與原部委聯系。這一消息影響到建材院方面的信心,也為重組的實施增加了難度。

  “重組合并意味著利益的取舍和再分配。以前的同級現在變成了你的下級,這種心理經歷,我們作為重組一方,看得非常清楚。”宋志平告訴記者。在談判過程中,建材集團在員工利益、人事安排及企業未來發展上給被重組方留出充分空間。

  據了解,原建材院院長姚燕現成為建材集團第一副總,同時兼任建材院院長,主管整個集團的科技工作;原輕機公司老總到期退休后,原副總李建國升任輕機公司總經理。

  “我是比較務實的,并入中國建材集團后,應該說輕機公司空間比以前開闊了很多。企業有發展,作為領導自然也有了創造的空間,有奔頭。”李建國說。

  重組后,輕機公司員工平均工資比之前增長了10%.隨著工薪制度改革的施行,公司內部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之間差距拉大到6至8倍。以前,輕機公司最高與最低工資的差別只有2倍多。

  3.5億債務解決之道

  并入中國建材集團后,李建國瘦了23斤。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壓力是巨額債務。”李建國說。

  截至重組前,輕機公司背負3.5億元債務。

  今年4月,因800萬貸款逾期未還,輕機公司總部辦公樓被北京市法院查封。

  在輕機公司,類似不良貸款多屬于歷史包袱和長期負債經營所欠的舊賬。由于輕機下屬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加上項目中斷、庫存積壓占用大量資金等問題,輕機公司還債能力基本為零。

  這場危機后經中國建材集團出面斡旋,借給輕機公司部分資金償還貸款。

  對類似支援,許金華表示,他們可以借錢幫輕機救急。但中國建材集團的原則是,標的要掌握好分寸,“不要太大,否則重組了半天,我們光填無底洞去了,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對于輕機公司的不良債務,中國建材集團采取的主要招數是盤活。

  據悉,中國建材集團通過融資方式,帶動輕機公司的優良資產繼續發展,以此沖掉

不良資產。重組8個月以來,中國建材集團先后向輕機公司下屬的武漢輕機、合肥輕機、安陽機械、長沙衡器等企業下訂單1400多萬。

  重組前,由于客源不足,上述企業多數資不抵債,經營活動已停止數月。

  “從這幾家企業開始,我們把輕機的業務與建材集團有效結合起來,逐步擴大雙方的合作范圍,我們的目標是使整個建材集團的裝備制造都由輕機公司來作。”宋志平說。

  李建國表示,重組后的輕機公司已經通過債務重組方式處理掉1億元不良貸款。

  據悉,采取借錢還債、以債入股的方式,輕機公司1.4億元債務將在本周內結束談判。

  輕機公司2005年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05年9月,公司完成銷售收入5.3億元,相當于2004年全年收入總和,預計10月份可完成銷售收入10億元。重組后的輕機公司,在2004年凈虧損6300萬后,于2005年8月扭虧為盈,預計公司全年利潤總額將完成2000萬元。

  整體劃轉并非惟一模式

  “目前為止,我們近30家央企重組基本都采取整體劃轉模式進行。”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許金華告訴記者。

  10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一位官員表示,由于重組成本較低,目前央企重組主要采取整體劃轉方式,但它并不是惟一方式。

  央企之間經協商談判,還可采取其他正常商業并購等多種方式進行。

  據了解,國資委對央企重組的操作細節正在調研過程中,目前尚無確切規定。涉及央企重組中,由誰主導、誰并入誰、如何購并等問題,也無明確標準。一切以央企雙方自愿協商、談判為基準。

  上述國資委官員表示,央企雙方談判后形成的重組方案,要獲得國資委的批準,首先要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其次,雙方合并后,產業鏈需達到1+1大于2的效果,另外,雙方應共同商討解決好因重組而生的各種遺留問題。上述三方面是重組方案順利通過的前提條件。

  國資委數據顯示,2003年以來,中央大型企業已經從最初的198家縮減至目前的169家。“下半年中央企業要重點做好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快調整重組步伐,做強做精主業。”2005年8月19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示。

  10月12日,國資委宏觀戰略研究部一位官員向記者透露,國資委今年3月進行的“央企重組”內部課題專項調研已接近尾聲,該課題組以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擔任顧問,重點研究如何借重組做強主業,打造中央企業產業鏈條課題,該課題預計將于11月份正式結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3,7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