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中海油 深圳適度重型化邁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9日 17:0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王志靈 劉偉 深圳報道 深圳,中海油。一項戰略合作協議,觀察人士們先想到的是前不久席卷深圳的“油荒”,接著發現,深圳“適度重型化”才是其中暗含的深意。 9月27日的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能源化工戰略
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常務副市長劉應力、副市長陳應春與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副總經理吳振芳等高層悉數到場。 中海油為深圳市提供能源保障,同時雙方共謀在深圳建設精細化工園區。根據《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天然氣、成品油的存儲、輸送、銷售,潤滑油銷售以及能源供應、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同時將聯合進行能源戰略的研究、規劃和項目發展等方面的協作。 “這是深圳對于去年提出的工業‘適度重型化’的最為重要的舉措,借助此框架協議下的生態精細化工園建設,深圳市的產業結構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對本報說。 一向給人以“在匍匐中前進”印象的深圳重型工業,終于踏然邁出了步子。 從總體“偏輕”到適度“重型” 與國內其它經濟中心城市不同,深圳這個中國第三大工業城市,重工業從來都不是它的支柱產業,甚至與連象征性地進入政府規劃都難得一見。 但這并不代表深圳在此方面沒有作為。實際上,從2003年,時任市長的李鴻忠就已經開始對深圳的工業適度重型化布局謀子。深圳經貿局官員蔡子翎對記者透露,目前深圳工業結構總體“偏輕”,電子信息工業比重超過60%,深圳官方亦感到不合理。 由于產業結構“重”不起來,深圳在區域經濟的角力中已開始退步。 “在珠三角城市中,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已經從2004年起由原來的第一名退居次席,而廣州則升至首位。深圳的工業基礎存在著很大隱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品安直言。 實際上,早在李鴻忠于2003年提出適度重型化戰略之時,深圳內部曾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批評深圳更應該做的是完善其高新技術產業鏈,提高其國際競爭力,而不是轉而去搞什么重化工業,何況這類產業有可能污染環境,并且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而深圳缺的正是這些。 對此,深圳市政府回應是,深圳要搞的是適度重型化,只是在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鏈的基礎上,為深圳經濟加入機械裝備等重工業的成分,并非要將深圳變成一座重化工業城市。 更重要的是,深圳的適度重型化路徑主要有二,一是在高新技術產業的鏈條里,加重并延伸到重工業領域;二是建設高新技術起點的新興重化工業。 劉品安介紹,從1998年到2002年,廣東重工業增長高出輕工業,而2003年廣東重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超過50%,“這意味著廣東開始進入重化產業為主導的新一輪增長周期”。 “對于重工業,深圳向來強調多做少說,對于一個能源極度缺乏的城市而言,過分對外強調大力發展重工業,難免給人以不切實際之嫌。”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說。 現時看來,深圳已悄然開始為如何進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具體作答了,按照深圳市府的“工業結構適度重型化”計劃,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同時,深圳現在終于在精細化工方面率先重拳出擊。 “深圳市在一年前就派出專家代表團參觀了新加坡的一個精細化工基地,準備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也搞一個深圳市大型精細化工基地,地址初步選在深圳龍崗的壩光。”深圳市能源辦公室一工作人員介紹。 該人士進一步介紹,深圳市精細化工園區將與中海油主要投資的中海殼牌石化、惠州煉油、大鵬LNG接收站等項目的建設規劃統籌協調;雙方同意加強溝通協調,實現原料互供、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共享,達到優勢互補、產業共生、提高雙方項目抗風險能力,發揮一體化效益的目的。 深圳的第四根柱子? 金融、現代物流、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傳統的三大支柱產業。這三根柱子中,只要高新技術產業一根不穩,全盤都變得不可預期,因為金融業和物流業的發展其實是嚴重建基于制造業之上。 “進入新世紀,中國重新重工業化的趨勢已經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如果不能搭上中國經濟主體這個全球增長龍頭,深圳經濟的危險又豈止是三大支柱不穩。”深圳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教授說。 深圳固然不希望在新一輪的經濟轉型與增長周期中掉隊,但是能源的長期匱乏與能源的安全與保障問題卻似一道鴻溝,橫亙與規劃與現實之間。 在不久前的珠三角“油荒”危機中,雖然對于深圳的沖擊相對于珠三角其它城市還稍微輕些,但由此而加重的“電荒”威脅卻著實讓深圳“痛苦了一把”。 “尋找強大、安全的能源靠山,以求長久穩定的能源保障已成為深圳當務之急。”深圳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肇文對記者說。 許宗衡在簽署《框架協議》會上亦強調,簽署能源合作協議,是為解決深圳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能源和環境等問題,保證能源安全以及加快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戰略層面的思考;而和中海油合作發展燃油、燃氣和清潔能源以及建成生態化工園區的合作,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根據《框架協議》,今后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在LNG項目發展和資源采購方面將優先滿足深圳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所需的LNG氣量,保障深圳市成品油的穩定供應、儲備和安全。 但是,正如多數業內專家分析,對于并不缺乏化工巨頭的珠三角而言,深圳尋求精細化工作為其工業適度重型化的發力點,其合理的產業定位將成為其成敗關鍵。 實際上,早在深圳市政府第六次高級顧問會時,原國家計委主任陳錦華曾表示,深圳要建設具有競爭力的區域性國際性城市,就應大力推進產業結構的“適度重型化”,像石化產業上中下游的效益之比為1∶13∶38,深圳在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精細化工等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據了解,惠州大亞灣80萬噸乙烯項目可帶動關聯產業新增數千億元產值,深圳有著最好的地緣優勢,同時還可以利用南海的中海殼牌石化項目的有利條件,發展下游產業鏈。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對本報分析,深圳發展精細化工,廣東其他地方具有的優勢,深圳基本都具有。此外,還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一是市場極大;二是深圳臨港、陸路等交通條件很好;三是經濟要素,包含政策、人員、商業習慣、文化,深圳作為開放前沿,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很能吸引跨國公司與之合作。 “我們將與深圳市一起參考世界上先進的化工園區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從技術、經濟、政策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入研究,在園區體制、機制設計上實現突破,共建深圳生態精細化工園區。”中海油總公司新聞發言人劉俊山向記者透露。 對于中海油而言,如果在深圳的加油站項目得以實施,那么將與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樣,成為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石油公司。 有專家直言,雖然深圳現在起步重工業有點晚,如果適度重型化政策著眼于國際產業鏈的分工與合作,取向正確、選擇適當,有分析人士判斷,在未來5-10年的時間,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精細化工或者別的重工業產業,其對GDP的貢獻遠遠超過政府今年初確定的第四支柱產業:文化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