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以港興市浪潮背后:爭先對接上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0日 02:03 第一財經日報 | |||||||||
“長三角有幾十個港口,誰先與上海接軌,誰就可以先分一杯羹。” 本報記者 陳姍姍 發自上海南通蘇州 如今,在江蘇800公里的黃金江岸,正奔騰著新一輪沿江大開發的滾滾春潮。從太倉港、張家港、常熟港到新生圩,一個個臨江碼頭正在拔地而起,港口,在江蘇省的沿江開發中
江蘇省,可以稱作中國“以港興市”城市浪潮的典范。從與安徽交界處到南通入海口,433公里的長江江蘇段串起了8個城市,也是我國城市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而每個城市,又都把“沿江”作為自己發展的機遇,“優勢在沿江,潛力在沿江,希望在沿江”,在平坦開闊的江蘇兩岸陸域,已經建設了5個國家級開發區、13個省級開發區。而沿江開發,自然就少不了港口碼頭的建設。目前,江蘇沿江港口已經擁有生產性泊位636個,其中萬噸級泊位175個,總吞吐能力達到了3.35億噸。 然而繁華之中,風險也在悄然閃現。 繁華中的風險 數據統計顯示,2004年,長江干線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3億噸,同比增長了39.6%。其中外貿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同比增長16.1%。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82萬標箱,同比增長27.8%。沿江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3.76億噸,集裝箱運輸量166.4萬標箱,吞吐總量已經接近了上海港的吞吐規模。 如此高的增長量暫時掩蓋了繁華中的危機,各個城市一浪接一浪的建設碼頭熱潮從來就沒停過。去年,江陰市甚至公開表示以“一月一億美元合同外資、一月一億元基礎設施投入、一月10萬平方米房屋拆遷”的速度大力推進沿江開發建設,僅用10個月時間,就把沿江開發區面積由24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 南通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部長宋榮健給了記者這樣一個鮮明的對比: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經歷了90年代初期的一番港口擴建狂潮后,從長江下游的南通到南京,每0.9公里就有一個萬噸級的碼頭泊位,而如今,在經歷了一個經濟回調和經濟復蘇后,港口碼頭卻更加星羅棋布了,現在每0.6公里就有一個萬噸級的碼頭泊位。 如此規模和速度的擴建和密布,帶來的直接威脅是經濟腹地相同的港口。以蘇州的三個港口為例,太倉港、常熟港以及張家港之間都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所依賴的經濟腹地是完全相同的;而位于江北的南通和江陰也是近得不能再近的鄰居,開發區功能定位的雷同更是給他們的招商引資帶來了難度。以蘇州市為例,整個蘇州97%的石油化工產業在沿江,84%的冶金、46%的木材加工、47%的化纖和34%的造紙也都集中在沿江地區。 然而即使爭到了企業,還是不能“萬事大吉”。南通的呂四港就是個例子。南通市開發呂四港辦公室的總工程師李洪斌最近一直處于焦急狀態,焦急的源頭是大唐電力在呂四的一個電力投資項目,由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對電力投資的控制一直擱淺沒有獲得批準。按照大唐電力與呂四港最初達成的協議,作為電力項目的配套設施,大唐電力還將在呂四港投建3個碼頭。而按照計劃,今年碼頭就應該建成投運了。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由于電力項目沒有獲批,大唐甚至有撤資的可能。 還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遠集團90年代初曾與張家港港務局合資投建了一個有2個泊位的集裝箱碼頭,但至今中遠自己的船從來沒有在張家港停靠過。中遠集運企劃部規劃合作處劉順安處長告訴記者,航運公司在選擇在哪里開航線的時候,主要看當地的貨源及潛力和市場腹地大小,無疑,長江流域的港口無論哪個方面都與上海港是沒法比的,因此大量的集裝箱貨物必然直接到上海。 “長三角有幾十個港口,誰先與上海接軌,誰就可以先分一杯羹。”常熟港口局的顧局長告訴記者,而上海港成為國際中轉港后,的確需要小港做支撐,但絕對不需要選擇這么多長江的港口同時作為上海港的喂給港。于是,南通港、蘇州港近期也紛紛來到上海推介公關,希望能在未來有所斬獲。 更大的風險則來自于對未來預測的不確定性。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副院長劉志彪告訴記者,港口產業投資大,回報期又長(一般8年),又不能轉為他用,因此屬于一個前瞻性的投資產業,不僅依托腹地的經濟支撐,受整個宏觀經濟周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南通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部長宋榮健向記者介紹,地方港口是從90年初開始不斷涌現的,當時也是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到了90年代后期,中國經濟開始回調,港口就曾一度面臨艱難,交通部也曾因此一度放緩港口的發展,有限發展高速公路。 但從2002年中國又開始發展外向型經濟開始,特別是中國眾多鋼廠的崛起,又使地方政府掀起了一股港口建設熱潮。畢竟一條長江的運量可以抵得上14條鐵路的運量。 “遲早有一天,港口會沒有飯吃,或者處于半生產狀態。現在繁榮的狀況只是掩蓋了危機。”宋榮健堅定地說,“其實現在港口業的人應該已經感覺到了經濟回調的趨勢了,碼頭上貨物的進口量和出口量雖然還是在增長,但增幅明顯少了,而且來的船也明顯少了。” 另一個不確定性來自于對港口碼頭統計、規劃的困難。蘇州市發改委規劃處的朱建清告訴記者,以蘇州為例,真正從蘇州的港口直接出去多少貨物,需要多大的設計吞吐量并不容易統計和估算清楚,實際的吞吐量只能由市場來決定和主導。 規避惡性競爭期待沿江港聯盟出世 長江港口的繁榮已經使眾多港口業內人士開始憂心。“長江下游的港口應該拉長產業鏈,把上游和下游的貨物連接起來。”常熟港口局顧局長告訴記者。由于地理原因,南京港以上的上游一般水比較淺,大型船根本過不去,讓大船和小船“聯合作戰”,才能充分發揮中轉港、喂給港的作用。例如武鋼的一大船30萬噸的鐵礦石從國外運過來,到上海可以換成幾萬噸的船運到南通,再換成幾十噸的船運到武漢,從而形成一條流暢的運輸鏈。 而更多的人是在呼喚沿江開發“一盤棋”式的整體性開發,以沖破行政區劃給沿江開發帶來的無形分割。 其實在區劃服從開發方面,蘇州市的太倉已經先行一步。據了解,太倉港實施大開發以來,沿江開發面積逐漸擴大,旗下的浮橋鎮、瀏家港鎮、金浪鎮、璜涇鎮、瀏河鎮和鹿河鎮都進入了港口開發區。為了加強協調,太倉便由一位副市長兼任管委會主任,6個鎮的黨委書記任管委會副主任。6個鎮在開發上實施一體經營。太倉大項目的分布、大的規劃及岸線利用等方面都服從港區,從而避免了無序開發的局面。以土地利用為例,港區的土地全部由管委會出面統一組織拆遷,按級差向外批租,而不是各個鎮各出各的地價這就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而江陰、靖江兩市的政府更是為更大范圍內的打破行政區劃、進行區域合作樹立了榜樣。 一直以來,長江南岸的岸線資源就利用得比較充分,投資的產業基礎也比北岸好,但后續的開發受到岸線資源不足的限制。江陰和靖江兩市就是很好的例子。江陰最大的優勢是產業密集度高,興澄鋼鐵、法爾勝、雙良、陽光、海瀾等一大批重點規模企業,都有強烈的向外擴張欲望,而劣勢就是資源匱乏:江陰的35公里長江岸線基本開發完了。而江陰的劣勢正好是靖江的優勢,它的岸線有52.3公里長,相當一部分岸線還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于是兩江聯動開發的探索開始啟動,并很快成立了靖江江陰沿江開發促進委員會并進行了一系列動作:一是靖江的岸線規劃與江陰對接,二是口岸的共同利用,靖江可享受江陰一類口岸的一些政策;三是靖江的干部到江陰掛職;四是申請兩岸公交車的對開。而最大的一個動作是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的簽約,具體的操作方式是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封閉運行,滾動開發。初步商定由江陰為主,靖江參股,成立一個園區投資有限公司,雙方在協議上承諾,投資公司10年內不從園區拿一分錢,靖江10年內不從園區收任何費用,園區企業的收益留在園區滾動發展。 這樣,江南參與了江北的開發,就可以將一些大吞吐量、大運輸量的產業和造船業、散貨碼頭等轉移到長江北岸。 “兩市聯動開發后,就可以整合資源,讓各種要素各盡其用;蘇南得到了發展的腹地,蘇北得到了輻射和帶動。”南京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劉志彪分析說。 而更多的希望也許在未來。據南通市港務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孫學明透露,一個關于長三角合作發展的協作會將于10月份召開,屆時長三角的港口將在發展規劃上進行探討和協調,接受上海港的輻射,并與上海港對接。 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來自全省沿江8市的港口企業、經濟開發區、保稅區、物流園區、港口管理局等126家單位由江蘇省發改委牽頭,于9月2日共同組建了江蘇沿江港口聯盟。首屆輪值主席為南京港局長,通過組織各種交流活動以便于港口之間交流信息,加強港口企業的協商協作和行業自律,建立沿江港口運輸統一市場,避免惡性競爭。 “其實地方各自的經濟利益很難讓各港有統一的協調,”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副院長劉志彪對記者表示,“如果能夠把江蘇省幾個主要的港口組建一個省級的港口股份公司,用企業的手進行協調,也許會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