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廣東中藥產業發展遭遇拐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3日 10:11 南方日報

  產業篇

  廣東中藥產業走到了一個新的拐點!

  作為中醫藥大省,廣東在醫藥產業一直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但近年來隨著洋中藥的逼近和兄弟省市的崛起,其地位開始受到挑戰,輝煌、機遇、挑戰同在。

  喜:廣東中藥產業依然領先

  憂:發展速度趨緩

  作為中藥老牌生產基地,廣東中藥產業一直笑傲江湖。數據顯示,廣東省中藥產業在整體大數據上仍然保持著全國前兩位的優勢。2003年廣東中藥總產值達到80億元,占全國的比例僅以0.4%低于吉林省的10.9%,名列第二。而銷售收入則占全國總銷售收入的9.6%,居全國第一。

  但近來警醒聲音不時響起。中國醫藥管理協會執行會長于明德指出,醫藥產業“慢進則退、不進快退”。當前我國制藥企業規模小,年銷售收入最高的也不過100億元,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平均僅為0.78%,與國際大型制藥企業相比差距非常巨大。從全球的視野來看,廣東省和我國的醫藥產業都存在“大企業不大,小企業太小”的通病,國際

競爭力尚需大幅度提高。

  數據顯示,近年來整個產業規模上,雖然廣東的優勢依舊存在,但其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2003年廣東的增長速度僅為5.51%,與15.88%的全國平均增長速度相比,存在超過十個點的巨大距離;即使是高居榜首的銷售收入,增長率也只有11.05%,同樣追不上全國的16.85%。另一個陰影則在盈利方面。廣東2003年銷售利潤率甚至出現了負增長,1.8%的下降率使龐大生產和銷售能力出現隱憂。

  喜:眾多醫藥企業蓬勃發展

  憂:品牌含金量不足

  據了解,截至目前,外國在我國申請的中藥專利高達1萬多項,“洋專利”占我國醫藥領域高新技術的80%以上。由于技術上的優勢,很多外企利用我國的傳統中藥給品牌含金量的秘密武器。一味中國民間常見的“六神丸”配方,加上地道中藥原材料制成的“救心丹”,立即成為“洋中藥”暢銷國內,為日本某中藥企業帶來達1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廣東中藥企業雖擁有像陳李濟、中一、白云山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藥品牌,但含金量有待提高。據了解,廣東的廣藥、麗珠、深圳海王、太太藥業、深圳萬基、珠海聯邦等眾多醫藥企業正蓬勃發展,但整體而言,廣東醫藥產業的并購、重組相比于兄弟省市顯得波瀾不興。廣東企業利用資本來發展壯大的情況不容樂觀,不利于產業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我國醫藥企業最小經濟規模以銷售收入來衡量應在人民幣2億元以上,而廣東省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醫藥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1億-2億元之間,共有30家,5億-10億元的企業2家,10億-20億元的企業3家,明顯缺乏20億-50億層次的企業。

  喜:世界敞迎中藥

  憂:缺入國際市場重磅炸彈

  在本土中藥企業蓬勃發展的時候,洋企業同樣瞄上了這一塊,中國中醫藥目前尚未適應國際游戲規則,專利保護不到位,市場化操作不夠以及缺乏規范和標準是中國中醫藥面臨的最大問題。廣東的中藥產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健寧表示,大力發展現代中藥,這是廣東中藥業重整旗鼓的絕好時機。一方面化學藥研發難度不斷加大,研發費用每十年翻一倍,時間更長達15年,這從另一側面為包括中藥在內的植物藥發展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中藥認受性提高,也為中藥產品走向世界打開了大門。如歐盟已頒布的藥品法開始認可中藥的法律地位,澳大利亞也已立法,承認中藥合法地位。廣東當前應積極完善中藥現代化支撐體系,攻克一批制約中藥現代化、產業化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并對傳統中藥按照國際化標準進行二次開發。爭取到2010年開發出5至8個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現代中藥,到2010年有2至3個中藥通過國際認證正式進入國際藥品市場。

  本報記者 沈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85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