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中國林都禁伐50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5:24 財富時報 | |||||||||
本報特約記者 張兆倫 “油鋸一響,黃金萬兩!66歲的伊春老林業工人王成祥,回憶起做伐木工的年輕時代,滿是神往和感慨!耙链毫謪^經歷過輝煌,曾年產木材700多萬立方米。那時,鋸倒的都是上百年的紅松,大樹倒地的一剎那感覺真過癮!可是后來,每倒下一棵樹,心里就會多一分悲壯,因為知道樹不多了,就像在割自己的肉一樣!
伊春縱貫小興安嶺山系,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望,素有“紅松故鄉”和“中國林都”之稱,年木材產量占全國國有林區木材產量的20%以上。漢、滿、回和朝鮮族、蒙古族、鄂倫春族等20多個民族,世世代代在大森林的懷抱里和睦相處,安居樂業。但是,隨著原始森林的成片消失,伊春人陷入一場森林資源銳減的噩夢。我國共有資源型城市118個,東北有30個。目前,我國已確定了4個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城市,作為林業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城市,伊春為全國首個。 采伐的木材能向火星架座橋 伊春林科院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在過去的50多年里,伊春市共為國家生產木材近3億立方米。這些木材,平均到每個中國人身上相當于一個大衣柜。要是裝上火車,節節車廂排起來,可以從中國最北端的漠河排到陸地最南端的三亞。如果用于工程,可以架一座從地球通向火星的橋。 作為我國開發建設最早的老森林工業基地,伊春曾走過一個典型的“因林而立、因林而興”的發展歷程。從1948年起,伊春就開始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在”一五“和”二五“期間,就建設了16個大中型林業局。隨著十多個大型木材加工、林產化工、機械電力等工業企業的陸續建成投產,伊春率先確立了國家重要木材生產和加工基地的地位。 在國民經濟恢復和調整的6年時間里,伊春林區為國家生產了1369萬立方米木材。交通部門需要的枕木,恢復煤炭生產采礦需要的坑木,還有軍工用材、公路交通、工業民用建筑……共和國建設初期,伊春的木材在很多產業的建設中充當了重要支柱。上個世紀60年代,航空建設需要優質用材,是從伊春林區精選的;70年代,唐山地震災區10萬立方米緊急救災木材,是從伊春迅速調撥……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伊春并不像同省的大慶那樣出名,但她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默默做出的貢獻,卻沒有哪一座資源型城市可以代替。 “林都”無林可采 老一輩伊春人最為自豪的,就是擁有一望無際的大森林。大森林就是一座聚寶盆,他們住的房子、燒的劈柴、吃的山珍……無一不是大森林所賜。但是,因超負荷承擔國家木材生產任務和各項上繳指標,這座聚寶盆里的“寶物”有了枯竭的危險。 原伊春林科院副院長、今年67歲的林業專家李學文對記者說,從1986年到1996年,每一個伊春林區人都知道,真的不該再砍伐森林了,再砍下去,奄奄一息的森林就會斷掉最后一口氣?墒,國家還在要木材,企業還要生存,職工還要吃飯,國有林區所剩不多的資源成了救命稻草,明知不能砍還得砍。 有些老伐木工是含淚向殘存的百年大樹舉起油鋸,鋸沫飛濺時,好像能感覺得到大樹的疼痛。以往伐木工地上的歡聲笑語、參天大樹倒地時的歡呼聲,也被職工們沉重的心情代替。1986至1996年,徐國義曾以國有林區中的“大把頭”身份,一邊繼續伐木,一邊用筆記錄下了自己沉重的心情:“真是好悔!三百六十行,干嘛非要誤入這個歧途?以致終身都要背上情感的重負……” 這種難以承受的負罪感,讓徐國義在此后不久徹底斷絕了與木材采伐相關聯的一切活動。 十年“飲鴆止渴”式的采伐,讓伊春陷入了資源危機和經濟危困的“兩危”困境,16個林業局基本無林可采,許多曾經輝煌一時的大企業倒閉,林業局資產負債率近90%……1989年,伊春首次出現森工全行業虧損,負債總額達到60.8億元,“資源警報”在伊春率先拉響。 據了解,中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119位,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年均消失40萬公頃森林,伊春的情況只是整個中國林業的一個縮影。 紅松50年后回“故鄉” 伊春最早是以盛產珍貴木材紅松而出名的,這也是伊春被譽為“中國紅松故鄉”的原因。但是,隨著全市成熟林、過熟林被采伐98%,伊春的天然紅松林已瀕臨絕跡,“紅松故鄉”的說法已名不副實。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其他地區的經濟蓬勃發展之時,伊春林區卻是可采林木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經濟陷入困境,保護森林資源迫在眉睫。1998年,曾是全國伐木英雄的馬永順,因后來轉而癡心造林事業,40年義務植樹5萬余棵,受到多位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評價,并榮獲“全球500佳”環保獎。同年,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李學文說,這兩個契機,使被連續狂采了50年的伊春林區,得到了休養生息機會。 6年多來,伊春市累計更新造林已超過300萬畝,森林撫育600余萬畝,減少森林資源消耗600萬立方米,林區森林覆蓋率已上升到82%。2004年,伊春市政府又出臺了《伊春市全面停止天然紅松林木采伐規定》。 伊春的山又綠了,不過有相當多的是新綠。據專家預測,禁伐50年后,伊春所在的小興安嶺,才能重現紅松遍布的風貌。要想重采“油鋸一響,黃金萬兩”的紅松林,伊春人還要等待50年。如果再奉行“獨木支撐”經濟,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冬天。 首開“林權”改革先河 因形勢所迫,伊春在天保工程啟動的同時,就開始探索轉型之路,并且發現在走出“一木障目”的“伐木經濟”后,小興安嶺還有遍山的“金子”可供發掘。 林業資源與煤炭、石油等資源不同,具有再生性。這也決定了林業城市的經濟轉型之路將與其他資源型城市不同。據伊春市政府一位領導介紹,伊春把林權制度改革放在了城市經濟轉型的重要地位,2000年以后職工的自費造林,被完全確定為私有林,并把一部分國有林權賣給林業職工,由他們來經營管理,一定50年不變。國家林業局認為伊春在林權制度改革上一開先河。目前,伊春營造民有林面積已達到4萬公頃,職工就業問題也同時迎刃而解,伊春市的領導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每個林業職工有10公頃林地搞民營林,20年后林木成材,那么職工個個都能成百萬元戶,伊春也將成為黑龍江省最富的地區! 不久前,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到伊春做了調研,對伊春的的林權制度改革給予肯定,伊春的發展關鍵是安置林區職工就業的問題,要大力發展旅游業,多發展家庭旅游、家庭飯店,讓林場職工的腰包鼓起來。伊春的這一發展路徑,不僅僅是著眼于一個城市,下一步全國各個林業城市開展轉型時,伊春都是一個重要的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