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木漿還是多種桉樹
本報記者 雷帆 發自海口
“造紙原料已經成為我國繼石油、鋼鐵之后,第三大進口商品。”中國造紙學會副秘書長李玉華向記者介紹。如何突破原料瓶頸,促進紙業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9—11日,中國造紙學會主辦的“中國桉樹種植與制漿造紙研討會”在海口召開,
包括國家林業局速生豐產林辦公室主任王成祖、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造紙業唯一的一名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白嘉雨在內的數十位中國林業和紙業重量級專家圍繞造紙原料桉樹首次聯席展開討論。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造紙學會準備在近期以會議紀要的形式,將與會林紙業專家就科學經營管理桉樹人工林形成的共識反映給國家林紙業決策部門,對正在編寫中的林紙業“十一五”規劃產生影響。
據介紹,近年來中國造紙工業和紙張消費發展迅速,但由于產量大幅增加,出現了造紙原料嚴重短缺。原料供求矛盾已成為制約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瓶頸。
與此同時,我國木材供應嚴重不足。據預測,2005年我國生產建設用材需求在2.3億立方米以上,2015年為3.3億立方米左右,而國內生產建設用材產量分別為1.7億立方米和1.9億立方米左右,供求缺口將分別為0.6億立方米和1.4億立方米。
木材的供應不足導致木漿產量杯水車薪。2002年,我國木漿占紙漿比重21%,其中國產木漿比重僅為6%,而國外造紙工業發達國家木漿比重則高達63%。木漿比重低嚴重限制了我國造紙工業向規模大型化、產品高檔化、技術裝備現代化、生產清潔化方向發展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針對以上問題,專家認為,桉樹具有成材快、產出高、木材密度大、易煮、易漂、易打漿等特點,是造紙的好原料。但是桉樹最近被不少民間環保組織指控為“抽水機”、“抽肥機”等。對此,與會專家指出,這些指控都是基于錯誤認識。桉樹“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于一體的優勢樹種”,關鍵在于科學管理和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