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大型鋼鐵企業,淘汰中小鋼鐵企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移成為“新政策”主要內容
本報記者 李秀中 發自南京張家港
“我最近決定轉行了。”陳鶴龍對記者說。2004年3月,陳鶴龍以1340萬元的價格從張
家港市錦豐鎮政府手里買下宏旺鋼鐵公司(下稱“宏旺”)。一年多過后,他卻希望將這個公司賣掉,收回成本。
“江蘇省政府出臺這么一個鋼鐵產業調整的文件,政策已經很明顯,就是要淘汰一部分企業,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小企業。那么我們就得尋找出路。”陳鶴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陳鶴龍提到的文件,指8月24日江蘇省發改委向社會公布的《江蘇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下稱《總體思路》)。這是在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出臺之后第一個省一級政府出臺的關于鋼鐵產業調整的文件。
江蘇省是鋼鐵大省,2004年全省生產生鐵1664萬噸、粗鋼2223萬噸、鋼材3750萬噸。然而其中,以沙鋼集團、南鋼集團為代表的十來家主要企業僅占總產量的40%,其余都由中小鋼鐵企業生產。
這些企業誕生于前些年鋼鐵業火紅的歲月里,民營資本大舉進入江蘇鋼鐵行業,并鬧出一個“鐵本”事件,對江蘇鋼鐵業震動很大。在“鐵本”事件之后,這次以控制總量、調整布局等為目標的文件出臺,被一些人解讀為一種江蘇鋼鐵業的“新政策”。
與“鐵本”事件無關
作為這個文件的起草機構,江蘇省發改委工業處處長張世祥告訴記者:“這個文件是一個規范性文件,主要是給社會、給企業一個信息導向。這個信息就是政府下一步怎么對待鋼鐵行業。”
張世祥并不認為《總體思路》出臺跟去年的“鐵本”事件發生在江蘇存在必然的和直接的聯系。他說:“實際上這既是江蘇工業結構調整的歷史延續,也是邁向工業現代化階段新一輪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么突出鋼鐵這個行業呢?起因在于去年的宏觀調控。去年國家重點調控的三大領域是鋼鐵、水泥、電解鋁。”
事實上,《總體思路》是在國家發改委正式頒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之前就已著手準備并操作了。
“去年11月28日我們下發文件,在全省進行鋼鐵全行業調查。之后,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一部署,又進行了一次全行業調查。今年4月20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后,我們的征求意見稿也在4月27日發到省有關部門、各市和骨干企業征求意見。國家鋼鐵產業政策正式頒布之后,我們又根據公布的正式文本對內容進行了修訂。”張世祥告訴記者。
據張世祥回憶,這個文件從初稿到最終定稿修改了很多次,多次修改中,有兩個數字的修改讓他印象最深。
“相對于征求意見稿,最后定稿的生鐵和粗鋼增長速度再次作了下調,確定在‘十一五’期間生鐵年均增長5%以下,粗鋼、鋼材年均增長8%以下,征求意見稿中這兩個數字分別為8%、10%。當然,下調前后所指的時間跨度也不一樣,正式文件中是指‘十一五’期間,而征求意見稿中是指2003~2010年。改變這兩個數字就是希望給市場一個明確的信號,而且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的意圖非常明了。”張世祥說。
《總體思路》提出,要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以及搬遷改造等方式,向近江臨海地區、港口地區和消費中心地區轉移生產能力,逐步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力爭使沙鋼、南鋼、淮鋼、興澄等重點骨干企業,生鐵、粗鋼生產能力行業集中度由40%提高到80%以上,鋼材加工能力行業集中度由30%提高到60%以上。
這意味著相當數量的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缺乏競爭能力的企業將被重組乃至淘汰。就在記者采訪的前一天,蘇南某基層官員向張世祥介紹,當地兩家企業已主動關閉。
“從目前情況看,基層和企業對《總體思路》總體上是肯定的。不管是行政機關,還是企業,普遍感覺到原先鋼鐵企業被放任的狀態是應該改變了。”
仍以市場調節為主
“今年春節過后,公司總共開工生產時間僅一個月左右,只生產了3000多噸槽鋼。”陳鶴龍告訴記者:“我們生產得越多就虧損得越多。市場變化太大,槽鋼從最高價格4300元/噸下降到現在3300元/噸。而且各種品質的產品充斥,使得我們的產品很難有競爭力。公司很難生存下去。現在生產工人都已放假回家了,只保留技術骨干在公司。”
面對中小鋼鐵企業出現的上述情況,張世祥說:“(政府)對鋼鐵行業實施調整,一是試圖解決過度競爭問題,維護市場秩序;二是力圖推進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企業和社會效益。畢竟,鋼鐵行業屬于資本、資源尤其是能源密集行業。通過裝備大型化、工藝連續化以及三廢‘資源化’,可以達到降低消耗、節約成本的目的。”
《總體思路》提出,“十一五”期間,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積極鼓勵并大力推進鋼鐵企業收購兼并。
除了政策性調整外,強調市場機制是《總體思路》的另一特點。據分析,這與江蘇鋼鐵工業現狀是吻合的。張世祥認為,以目前全省鋼鐵企業的規模和技術水平來看,會有不少企業面臨淘汰,其中既有依照產業政策被強制淘汰的,也有市場機制下的自然淘汰。文章開頭,讓民營企業主陳鶴龍下定轉行決心的,其實也是市場的原因。
江蘇最早的鋼鐵企業基本上都是國營(國有)企業,后來有一部分屬于“蘇南模式”發展形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鄉鎮企業,即集體所有制企業。經過改革開放、引入外資以及企業改制,目前絕大部分屬于混合所有制企業。簡單地說,在江蘇鋼鐵行業中,國有成分不是很大。
由于目前非公有成分比較大,產生《總體思路》針對民營企業的誤解并不奇怪。
“無論是宏觀調控還是我們出臺的《總體思路》,并不針對民營企業。”張世祥強調。
出臺《總體思路》本身有兩個含義,一是表達政府對調整的態度,二是激發企業自主調整的意識。對于部分競爭力不強的企業而言,調整后出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被“銷號”,一條是轉換業務。就全省而言,就是總量有所增加(增加不多),行業集中度提高,競爭能力增強。
蘇南、蘇北實行不同標準
《總體思路》提出,為迅速而徹底地遏制低水平盲目擴張勢頭,對新建鋼鐵項目,一律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權限和程序,實行核準、備案制度。未經合法程序核準、備案的項目,生產“地條鋼”的企業和窩點,一律依法查處。
在產業布局上,除報經國家核準外,不單獨批建新的鋼鐵聯合企業和獨立煉鐵廠、煉鋼廠、軋鋼廠。
對于準入標準根據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發展水平、發展條件和區位特征,“南高北低、梯度排列”,體現節約用地、清潔生產、循環發展要求的供地政策、排污政策。除蘇北地區執行國家基準政策外,蘇中地區和蘇南地區原則上均實行不同程度的“上浮”政策。
張世祥解釋:“蘇北、蘇中和蘇南的準入條件就好比一條斜線。雖然扶持落后地區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但扶持也要有個底線。國家最基本的準入要求必須達到。”
按照《總體思路》,也許某個項目在蘇南或蘇中地區不應實施,但在蘇北可以實施。那么怎么區別呢?“這就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我們正在組織規劃編制工作,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出臺相關文件,比如用地、排污標準、單位面積用地投資強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