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建設回暖競爭升溫 4000億市場成眾矢之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1日 09:44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柴瑩輝 來源:中國經營報 被“冰封”的地鐵市場,今年有了回暖的跡象。 在地鐵立項被冰封了兩年多以后,今年6~8月,忽然有四個城市即將加入“地鐵大軍”: 杭州、沈陽、哈爾濱、成都先后宣布地鐵項目獲批。
這個態勢對無論是國際還是本土的地鐵車輛制造商,都是大大的利好。 打破地鐵“冰封期” 我國的地鐵建設可謂經歷了幾起幾落。 自1969年北京開始建造地鐵后,上海、廣州等地也先后投入建設。1995年,國務院發布《暫停審批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宣布除京、滬、穗在建地鐵項目繼續施工外,其余城市一律暫停對外簽約和審批立項、開工。 地鐵建設遭遇的低谷并沒有打消其他城市對地鐵項目的熱情,在隨后的時間里,深圳、天津、武漢、重慶和南京五個城市的地鐵也相繼獲批,更有許多其他城市在積極申辦。 2002年10月,國務院決定對地鐵立項的事情先擱置不議。地鐵立項再次進入了“冰封期”。因為地鐵建設高昂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國家擔心一些城市為了“政績工程”盲目上馬地鐵項目。 今年以來,我國的地鐵項目出現了“開閘”現象,至今已有四個城市被“放行”。長春客車負責地鐵項目的副總經理盧西偉在這個行業有豐富的操作經驗,他告訴記者,國家近來“放行”,主要是意識到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必要性。近年來,我國鼓勵發展私人汽車帶來的問題日益暴露,道路使用明顯不足;再加上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劇膨脹,這一切都使得發展地鐵迫在眉睫。 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也表示,地鐵放行和國家在產業經濟、運輸關系等宏觀層面上的考慮有關。而且隨著地鐵立項標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城市達到了GDP、城區單行客流高峰等指標。城市自身準備充足,地鐵項目獲批不過是水到渠成。 外資巨頭競爭升溫 在某地氣氛緊張的地鐵車輛招標現場,臺下坐著世界三大機車制造巨頭:加拿大的龐巴迪、德國的西門子和法國的阿爾斯通。隨著各自招標文件的價格宣讀,氣氛越來越緊張。這樣的情景幾乎在每個城市的地鐵車輛招標現場都可以看到。 阿爾斯通認為,亞洲保持著地鐵市場最高的增長率,未來5年這個地區將有25%增長率的商業機會。 龐巴迪更是先行一步,與長春客車廠合資建立了的長春長客龐巴迪軌道車輛有限公司(CBRC)。龐巴迪運輸(集團)副總裁兼中國首席代表張劍煒毫不掩飾他的雄心壯志:全國27個城市的300多個地鐵項目我們都在跟蹤! 中國的地鐵市場可以用“龐大”來形容。業界盛行的說法是,中國有4000億元城市軌道交通市場。長春客車盧西偉自信的表示,至少未來十年內地鐵市場足夠企業發展! 根據國家規定,具有地鐵車輛投標資格的只有國內五家定點企業,它們分別是:中國南車集團四方機車車輛廠、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安達軌道車輛公司、南京浦鎮車輛廠、株洲電力機車廠。國際巨頭要想投標,就必須與這些定點企業聯手。 讓我們來看看三大巨頭的成績單:龐巴迪通過合資公司CBRC,獲得了廣州地鐵2號線、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及上海地鐵一號線追加地鐵車輛等幾筆大單;阿爾斯通也不甘示弱,通過合資企業上海阿爾斯通交通設備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南京浦鎮車輛廠,一共贏得包括南京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在內的六筆訂單;西門子則與株洲電力機車廠成立聯合體,拿下了上海東方明珠地鐵線二期和廣州地鐵三號線等訂單。對市場的瓜分日趨激烈。 國內廠商風光背后的無奈 據悉,我國的地鐵車輛市場可以分為兩類,高端市場和中低端市場。其中,高端市場以生產國際標準的A型車為主,中低端市場則以國內標準的B型車為主。國際巨頭們涉足的多為A型車。“一節B型車車廂的價格在60萬~70萬美元之間,而A型車車廂可以到達120萬~130萬美元。我們只與中國企業合作主要投標A型車,而B型車都是中國的企業中標。”某國外供應商頗有些無奈的表示。 表面上看起來,我國的國內地鐵車輛制造商風光無限:既沒有國際巨頭搶奪中低端市場,又可以和外資聯手投標高端市場。 但事實上,國內的地鐵車輛制造商卻面臨著尷尬局面。長春客車盧西偉告訴記者,廠商能否拿到訂單最終取決于用戶。雖然國內廠商的生產、研發能力都能達到標準,但是在投標時,有些用戶更青睞于資金雄厚、品牌強大的國際巨頭。某業內人士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是在用價格競爭它們(國際巨頭)的品牌!” 南京浦鎮車輛廠副廠長李定南告訴記者,這個行業雖然是高技術、大資金的投入,但是生產后期傾向于勞動密集型,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無疑可以為國內企業增加競爭的砝碼。但是價格戰畢竟是把雙刃劍,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另外,我國的地鐵車輛制造商還缺乏一個完全的市場化環境。計劃經濟殘留下來的特點,就是國內的車輛廠商幾乎生產同一種產品。現在地方保護主義依然盛行,上述業內人士坦言,在企業爭奪訂單時有些部委還存留“大鍋飯”思想,把訂單分派給幾家企業,做到“家家有飯吃”。市場資源的分散只會造成企業發展動力不足,“我們雖然鎮守著中低端地鐵車輛市場,但是一旦國家的保護政策放開,我們將很難與國際巨頭在高端市場一爭高下。”該人士無奈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