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訪北京市市長王岐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13:58 《中國投資》 | |||||||||
○ 本刊記者 鐘投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政治經濟改革的一大重點領域。記者就城市政府如何進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問題,對北京市市長王岐山進行了專訪。 王岐山認為,轉變政府職能關鍵是要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政事分開,把政府不 按照城市管理的需要 推進政府機構改革 記者:目前政府機構改革存在哪些問題?城市政府如何按照城市管理的需要,推進政府機構改革? 王岐山: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機構先后進行了多次改革,效果明顯。但目前政府的機構及其權責配置還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部門關系、層級關系沒有完全理順,權力過于集中與過于分散的現象并存。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依法規范政府的機構設置和權限配備,消除部門職能交叉,明確責任主體,減少協調環節。 對于城市政府來說,要根據管理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地設定行政機構。我從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體會到,城市政府管理與省政府管理有很大不同。省政府的工作大多可以通過市、縣政府來承接,一般不直接面對管理對象,不直接處理具體問題。而城市政府就不大相同,它是個大基層,特別是像北京這樣的直轄市,任何一件具體事情都可能直接要市政府出面協調和解決。進一步說,一個城市的發展、建設是相對的,而管理是永恒的。所以,城市政府的機構改革就要適應這一特點,因地制宜地設定行政機構。 記者:政府機構改革還有一個“減”與“增”的關系問題。政府機構改革應在哪些領域“增”,“增”什么?又該在哪些領域“減”,“減”什么? 王岐山:總體要求是精簡機構和人員,但是,也要根據管理任務和對象的變化,進行相應的增加。比如,今年我們成立了北京市應急委員會,建立了包括一個市級應急指揮中心、18個區縣應急機構和13個專項應急指揮部的應急體系。這是總結全市、全國乃至世界各大都市突發社會公共安全事故的經驗和教訓,針對全市公共安全工作形勢及構建和諧社會目標要求,新增設的機構,負責全市的突發應急事件處理,對保障全市安全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目標 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記者:政府基本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但現在政府在經濟領域給投資者的感覺是“監管”多而“服務”少。您認為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什么? 王岐山:政府基本職能具體說就是主要負責定規劃、定標準、定規則、定政策和加強監管、搞好服務。 現在,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還沒有到位,存在大量的“越位”、“錯位”、“缺位”現象。一是認識上,對市場配置資源的體制要求理解不到位,沒有擺正政府在發展、建設中的位置,重經濟發展、輕社會發展,重建設、輕管理。二是在行動上,還沿襲著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行為的慣性,重微觀運作、輕宏觀調節,重審批、輕監管。三是就管理而言,管理方式落后,計劃色彩濃厚,市場意識淡薄,習慣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因此,政府部門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轉變職能,轉變管理觀念和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集中精力把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要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政事分開,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和社會組織,發揮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的作用。體制上的“政、事、企”不分,存在很多弊端,歷史遺留問題也很多。作為公共管理機構,政府部門如果還有自己的企業和事業單位,就會成為利益主體,就難以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地行使行政權力。 按照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需要 推進行政管理機制創新 記者: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要求內部運行機制、工作流程等組織要素都要同時進行調整,否則,政府職能轉變只能是一句空話。目前,政府管理的現狀如何?北京市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岐山:目前,政府管理仍較多體現垂直管理、整體管理的特點,層級之間隸屬管理的色彩過濃,缺乏合理的分工協作;工作流程的設置仍按照方便自己、方便管理的原則進行,政務公開的機制還不夠完善;行政管理手段仍比較落后,電子政務推廣力度、廣度和深度不夠。 近些年來,北京市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是深化政府投資體制改革。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凡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一律不再實行審批制。明確政府投資主要用于基礎設施、社會公益事業、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對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的產業項目等領域,并根據項目性質不同,分別采取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投資貼息等投入方式。同時,擴大政府投資項目實行“代建制”的范圍,積極推行特許經營制度。 二是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電子政務對改造政府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管理方式都起到了推動作用。比如,我們正在著手建立各個部門相聯結的公共審批平臺,這不僅促進各部門間的協調溝通,提高審批工作效率,而且對審批工作的內部流程必須要重新再造,有些審批事項要前置,有些審批事項要精簡,有些審批權要下放,勢必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 三是推進政務公開。各級政府、各部門之間信息不能共享,有的甚至是人為“封鎖”,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行政成本,而且使工作推進困難,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我認為,政務公開首先是各級政府和部門內部必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否則,對外的政務公開也只能是個形式,不可能具有實際意義。 (作者: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