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缺乏專利 扼住了企業發展的咽喉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11:33 《中國投資》

  ○ 本刊記者 原松華

  近日,華為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3G手機U626和數據卡E600擺上了新加坡電信(SingTel)的營業柜臺,這是繼在中國香港、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瑞典等地區獲得商用之后,華為3G終端再次取得的市場突破,也是國產3G終端首次在新加坡上市銷售。

  在7月20日召開的“華為知識產權之路”專題研討會上,華為副總裁宋柳平透露了華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參與國際競爭的計劃和“秘訣”:華為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寬大的廠房,而是擁有一系列完全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華為的經歷印證了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的一條路徑選擇,給眾多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范本。

  技術空心化

  權威統計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錠、化纖、摩托車、洗衣機、

冰箱、空調、彩電、電腦、手機生產國。中國制造業的規模名列全球第四,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我國已經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三大世界級制造基地,制造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但仍稱不上制造業強國。企業缺乏競爭力、利潤微薄、缺乏核心技術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何使中國制造業避免淪為全球產業鏈條的最低端,走出籠罩在國人頭頂的“廉價”陰影,已成為政府機構、專家學者和制造企業們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有專家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用“世界加工廠”替代“世界工廠”比較準確,因為我們缺乏核心技術,只能受制于人。如果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那就意味著在技術上掌握了主導權,并對上下游產業形成決定性的影響。以聯想為例,雖然聯想具備了相對較好的品牌優勢,但由于缺乏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其最終受益者并不是自己,而是英特爾和微軟。

  8月15日,在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說,“我國粗放式的經濟增長結構不轉變,保持9.5%的增長速度就不可能,必然導致經濟的大起大落。經驗證明,凡是成功和有遠見的企業家都是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技術開發的。在中國像海爾、華為這樣的企業如果有100家、1000家,那么我國轉變粗放增長方式的戰略就會大有希望”。

  在2002年《世界競爭力年鑒》中,我國的研究開發要素在49個國家中列32位,尚屬于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的國家之一。2002年,中國授權發明專利6000余件,其中2/3 來自在華的外資企業,且這些專利主要集中于IT、生物醫藥等高技術領域。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字顯示,全國大中型企業中71%的企業沒有自己的開發機構,2/3的企業沒有自己的技術開發活動。2003年,企業技術開發經費占產品銷售的比例是1.52%,其中新產品開發只占產品銷售比例的0.66%,國際經驗證明,技術開發經費不能低于銷售的3%,否則企業就失去了競爭力。高技術企業研發費用要占10%以上!凹夹g開發的重要性喊了20多年,大多數企業連自己的開發機構和研發活動都沒有,很多企業處在生產產品、不搞研發的狀況!编嵭铝⒏敝魅握f。

  為什么我國企業普遍缺乏技術研發的積極性?

  鄭新立表示,主要是體制、機制的原因。“中央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講,改革理論有兩大創新,一是混合所有的股份制將成為公有制的主要組成形式;第二,是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現在大部分企業是國有獨資公司,大部分沒有把技術開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目前的制度下,企業家的想法是,在自己的任期內實施技術研發投放代表著風險的增加、利潤的減少,投資后產生的效益可能是下一任的業績,當然企業的領導沒有研發投入的積極性,因此要改革這種產權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產權結構,私人股、外資股、法人股、多元化的股東會,由股東會選舉董事會,董事會的作用是著眼于企業的長遠利益,注定要重視技術開發投入,不能有短期行為”。

  鄭新立一再強調,因此,改變中國目前技術投入少的狀況,必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產業制度,建立混合所有的股份制企業與相關的公司治理結構。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王景川的話更為直接:“我國多數行業和企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基本上依賴國外,缺乏能夠支撐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的技術體系,特別是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泵鎸@種情況,“產業技術空心化的危險”并不是危言聳聽。

  專利之困

  隨著美國、日本在一些傳統制造領域的優勢漸失,知識產權爭端已成為他們收復市場的主要非貿易手段。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傳統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逐步淡化,技術壁壘的力量則日益凸顯?鐕静粌H僅把“知識產權”當作一個法律手段運用,而且當作一種市場策略在使用。

  其目的主要有三點:一是從市場日益擴大的中國企業手中分取一部分利潤;二是通過收繳專利費提高中國企業的產品成本,削弱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保衛自己原有市場;三是打壓中國競爭對手,降低中國產品的可信度。

  一組數字顯示了中國正成為制造強國以知識產權為武器激烈狙擊的對象:

  2003年1月,思科起訴華為,稱華為涉嫌盜用、抄襲了思科擁有知識產權的文件和資料并侵犯思科的其他多項專利;

  2003年2月,北汽福田公司生產的農用拖拉機和割草機,因涉嫌侵犯美國公司專利被提起“337調查”;

  2003年3月,美國輝瑞公司以侵犯偉哥專利為由申請對包括7家中國公司在內的15家企業進行調查;

  2003年5月,美國一電池公司指控南孚等24家企業對其無汞電池侵權,要求進行“337調查”……

  僅加入世貿以來,我國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元。至今影響最大的案例是“DVD 專利聯合許可”系列糾紛,我國的DVD 廠商為此支付日、美、歐企業結盟的“6C”、“3C”等30多億元人民幣,還將繼續支付數百億元人民幣。2002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企業因專利賠償的損失近200億元人民幣,占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1.5%,約占機電產品出口利潤的30%。我國企業在眾多領域遭受的跨國知識產權糾紛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內地企業之所以會成為他們的專利大戰目標,因為目前一些國內企業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已具有市場份額高、跟隨主流技術、沒有專利積累等特征。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公司既可以一擊即中,獲得豐厚的專利費回報,又能使對手的市場受到嚴重打壓。因此,一些行業和企業可能隨時接到跨國公司的專利訴訟狀。我國摩托車行業近幾年所遭遇的知識產權糾紛就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則表現得比較被動。正面臨著日趨增多的知識產權糾紛。

  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調研報告稱,我國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遭受自主知識產權不足的困擾。知識產權糾紛頻繁發生,將對我國企業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損失。

  沖出重圍

  發明專利真正反映了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能力。從數據看,中國國內的專利申請者更多地集中在實用型號以及設計專利上,而國外的申請者則集中在發明專利上。飛利浦擁有約10萬項專利權、2.2萬個注冊

商標、1.1萬項外觀設計和2000個注冊域名,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申請的專利數量在全球名列第一位,每年可從自主知識產權中獲利數億歐元,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飛利浦是3C代表企業,負責亞洲地區DVD機生產企業專利費用的許可和收取。

  世界上一些經濟、科技大國強國同時又是專利大國。如日本每年發明專利申請達40多萬件,美國20多萬件,德國15萬多件。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企業也是如此。IBM、杜邦、日立、飛利浦等大公司目前擁有有效專利數萬件,每年的發明專利申請就有上千件,有的高達1萬多件。比如IBM,2002年光是專利轉讓費就坐收17億美元。如此多的有效專利成為他們雄霸國際市場最重要的資本。 

  2002年3月,日本成立了以小泉首相為首的知識產權戰略委員會,并明確提出了‘知識產權立國’戰略。而過去日本是靠“科技立國”。

  “要么擁有專利,要么迎接死亡!币晃晃鞣綄W者曾經這樣說過。

  “從發達國家工業化的進程看,他們幾乎都經歷一個10年左右的突變期,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是經濟發展對科技的依賴程度增大,同時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實現跨越式增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程津培委員說:“一般用5~10年由1%提升到2%以上,這些國家幾乎都能同步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拉動型向科技驅動型的轉變”。

  沖出專利困局,走技術創新之路已成為中央級企業的共識。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央企業有各種類型的技術創新機構476家,其中有各種不同形式的或企業獨立設置的、或與科研機構和大學共建的企業技術研究院、技術中心、研究開發中心等。2004年中央企業用于技術創新的費用總額為767.9億元,占當年中央企業銷售收入的1.5%,其中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為2%。

  從技術創新成果看,2002~2004年中央企業投產的新產品22943個,采用新工藝17204項,三年實現重大工藝改進7427項。2004年中央企業用于技術創新的費用支出前10名單位分別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另外,近幾年中央企業申請專利數量逐年上升,以平均28.2%的速度增長。申請發明專利數在申請專利總數中的比重保持在42%的水平。2004年申請專利總數為6579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2853項;授權專利3886項,其中發明專利1265項。專利申請較多的行業主要有石油石化、軍工、冶金和科研企業,分別占中央企業申請專利總數的29.9%、20.3%、13.8%和8.9%,這4類企業申請合計4666項,占中央企業申請專利總數的70.9%,石油石化企業排在第一位。

  隨著技術創新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央級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 企業最關鍵的是要塑造一個“以人為本”的技術創新體制。“我們從國際上看,很多企業研發人員的工資和管理人員的工資是兩個工資體系。日本很多企業的研發工資標準甚至比管理人員高。還有研發成果形成專利后,研發人員擁有相應的股權。所以要建立內部的獎金制度,要對研發成果予以重獎;另外,建立創新的激勵機制、培育創新的文化、形成有效的產學研技術聯盟”。

  王一鳴說,從政府的層面上看,要為企業提供一個激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制環境;其次,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包括改進保護辦法,在專利的申請上可以降低申請專利費用標準,提高處罰力度等;另外,加強對通用技術的直接投入,政府的投入應體現“公共性”。此外,在政策層面上,政府該優先采購國內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制定鼓勵自主創新的稅收體制、公平稅賦等。

  吳敬璉則指出,要保證發明技術的發明家和能把技術變成產品的企業家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企業的獨立、市場的規范、平等的競爭等等。我們常常把一個很重要的思想變成一個號召,而現在首先應該是將技術進步所需要的這套制度建立起來,有了這套制度,科學的昌明,技術的產品化才能成為全社會的事業”。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