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外太空發電地球人享福 何日實現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17:35 中國電力新聞網

  在能源危機日益逼近人類,水能發電極為有限、風能發電不甚穩定的今天,人類再度仰望太空:太陽的能量到達地球時僅剩1/22億,其絕大部分令人遺憾地消耗在太空,人們最終能否利用航天技術從太陽那里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

  “在外太空進行太陽能發電,其優越性主要為沒有地球獲取陽光的局限——那里無大氣層遮蔽、無晝夜交替,而且外太空潔凈的環境可省卻對于發電設施的維護,失重的條件有
可能將太陽能發電設施做得更大……”“863計劃”航天領域首屆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黃志澄,應本報記者邀請就外太空何時為地球人發電問題發表見解。

  美國科學家最早提出在外太空為地球村發電設想,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

能源部亦曾提出相應計劃,然而當時美國里根政府熱衷“星球大戰計劃”及國際空間站建設。

  黃志澄介紹說,早在1968年,美國科學家彼得•格拉澤即提出利用地球靜止軌道衛星SPS進行太陽能發電,進而提出建立太空發電站,其設計思路為:在一方碩大的電池板上放置幾萬億個太陽能電池,通過微波將電能傳輸至地面接收站。1979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能源部聯合提出太陽能計劃——建立“SPS太陽能衛星基準系統”,即具有60個發電能力各為5×106千瓦裝置的發電衛星,長與寬為10×5公里、厚度為0.5公里的電池板,利用2.45G或5.8G赫茲的頻率,通過直徑為1公里的天線發射微波將電能傳輸至地球。然而,當時的美國里根政府熱衷“星球大戰計劃”以及后來國際空間站建設。黃志澄說,20世紀90年代中期,NASA曾重新論證在外太空進行太陽能發電問題,并從29個方案中優化出 “太陽塔”與“太陽盤” 2個方案,其技術路線同“SPS太陽能衛星基準系統”大同小異。此后,美國還曾提出登臨月球建造太陽能發電站的設想。

  歐洲在非洲留尼汪島的實驗型微波輸電裝置已向當地村莊送電,日本的實驗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建設亦已排入其航天計劃,然其仍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

  黃志澄說,在外太空進行試驗發電的國家有美、日、法、德、俄和烏克蘭等,其中大多采用微波傳送方式,只有德國采用激光傳送。而今,歐洲國家在非洲留尼汪島建造的一座10萬千瓦實驗型微波輸電裝置,已于2003年向當地村莊送電;而日本擬于2020年建造試驗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SPS2000,其2050年結束實驗進入規模運行,該項目已排入日本航天計劃。

  然而,黃志澄說,如何高效并低成本地將外太空的光能轉換成電能,這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難度。其一,目前利用硅和砷化鎵半導體技術將光能轉換電能的比例僅為5~20%,因而首先需要解決芯片問題;其二,派遣智能

機器人進行外太空電站組裝還存在技術難題;其三,外太空發電設備運輸和組裝成本費用昂貴;例如從地面向軌道運輸的費用為每公斤物體約1萬美元……

  盡管聯合國重視外太空發電問題,然而世界各國科技與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且貧富差異很大,我國能源需求大、電力已成經濟發展“瓶頸”,探索一條創新能源發展道路值得探討

  黃志澄說,近來,聯合國第三次外層空間會議亦非常關注外太空發電問題,然而由于世界各國科技與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且貧富差異很大,便出現這樣一種狀況:美國科技發達、經濟實力雄厚,但其電能并不緊缺因而需求不急迫;一些發展中國家急切需求,但科技與經濟欠發達并且資金短缺,由此黃志澄認為,在航天技術日益軍事化和武器化的今天,外太空發電問題在近20年內難有重大突破。

  黃志澄說,我國亦急切地需找新能源。他說,目前我國石油產量為年產1.7億噸,至2020年我國對石油的需求將達4億噸,因而尋找新能源顯得十分迫切;他說,我國需走一條不同于發達國家的道路,不僅需要國際合作,而且更多地需要自主創新。黃志澄說,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是一條有希望的途徑,我國應積極規劃,鼓勵創新,分步建設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