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法切斷國企采油通道 體制不暢再造采油困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7日 14:39 中國經營報 | |||||||||
正當中石油熱火朝天地展開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收購行動之時,預定在2006年實行的俄羅斯新版《礦產資源法》卻阻斷了中國油企赴俄采油的希望。 據了解,該法案間接否決了中國兩大石油公司赴俄開采油田的可能性。而有可能赴俄采油的民營油企卻因國內相關政策限制,難以跨出國門。體制困局再次成為中俄能源合作的攔路虎。
俄新法切斷國企采油通道 就在中俄能源合作關系日趨緊密之時,雄心勃勃的石油人士對俄羅斯新版《礦產資源法》限制中國的石油公司赴俄采油感到震驚。 國家“中俄石油天然氣新態勢及其對策”課題組負責人、黑龍江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宋魁在第一時間解讀了新版《礦產資源法》,據稱,在這部計劃在2006年實行的法案中,有許多“排外”性質的條款位列其中,最具爭議的是《礦產資源法》草案第9條第2款“外國公民、無國籍人、外國法人和國際組織不能成為俄羅斯礦產資源的使用者”的規定。 其實,早在新版《礦產資源法》草案公布之前,退出尤甘斯克競拍的中石油就已經感到在俄投資采油的艱難。宋魁認為,俄羅斯對中國國企的政府背景非常敏感,因此徹底切斷其采油通道也在預料之中。 而宋魁認為,新法將“迫使我國礦產投資的自然人、法人組織必須先轉換身份,在俄羅斯注冊公司,成立俄籍法人組織,取得俄羅斯的法人資格方能進入俄羅斯礦產使用領域。”即以俄籍華人作為法人代表,中方參股礦產開發,“曲線采油”,“但是這種方式只適用于民營油企間的往來。” 國內政策限制民企“曲線采油” 但是民營油企走出國門依舊困難。早前向媒體宣稱將赴俄開采油井、開辦煉油廠的黑龍江民營油企——龍都石油公司經理劉立柱現在已經表現出些許無奈:“目前國內缺少支持民企去國外采油的相關政策,這一切還只能停留在意向階段。” 在劉立柱接受記者采訪的同一天,他本人完成了兩個艱難的決定:一是由于無油可賣,董事會決定,龍都公司下屬的30家加油站將全部停業。另一個是作為黑龍江石油行業的知名民營企業家,劉立柱第一次在省政府工作會上反映民營油企舉步維艱的生存狀態。 劉立柱向記者坦言,自己的加油站已經無法從兩大石油公司處買到可供銷售的成品油,而其他企業又沒有成品油批發權,因此他的加油站只得停業。他坦言自己之所以要投資俄羅斯,就是希望能夠建成上下游一體的產業鏈,而不被油源左右。 雖然已經探明儲量的俄羅斯秋明油田幾次向龍都招手,但作為一家民營油企,龍都缺少很多走出國門的特權。“外匯管制政策至今沒有打通,這是民企投資海外的第一只攔路虎。還有就是民企赴海外投資的貸款問題也非常棘手,龍都已經向銀行提交貸款申請兩個月了,至今沒有音信。” 據悉,龍都在俄境內開建煉油廠一期工程需要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6億元;二期投資15億元,同樣需要通過申請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來解決。劉立柱表示,如果在俄開采原油,則需要更大的投資,而即使資金的障礙得以清除,“隨后而來的進出口配額、與兩大公司爭奪運力問題也在層層設限。” 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近郊的龍都石油公司儲油處,十個5000立方米的儲油罐引人注目,很難想像,在油價高漲時期這家公司的下屬加油站將全面停業。劉立柱把企業恢復活力的希望寄托在2006年,“2006年末,國家將全面放開成品油和原油批發市場,到那個時候,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就能發揮作用了。” 進口配額阻礙民企采油沖動 除民企赴俄找油未有相關政策支持外,民企進口石油的配額限制也減低了經營者赴俄采油的可能性。 據悉,中國自2004年1月1日起,取消了原油和成品油國營貿易企業的進口配額,使得國營貿易企業不再受原油和成品油進口配額限制,但民營原油進口企業依舊實行配額制。 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根據目前國內的產業政策,民企進口的石油只能賣給規定的煉油廠加工,也就是直屬于中石化、中石油的煉廠,從這點上講,進出口企業只是扮演代理公司的角色。” 早前備受關注的中俄民間石油管道建設項目,原計劃在8月末動工,而該項目投資人——黑河星河公司經理陶然表示,管道修建時機還未成熟,項目未開工。同時陶然坦言,因相關進口石油配額限制,自己只能作為管道運營商來涉足該項目,運來的原油仍要賣給兩大石油公司。 立志去俄羅斯“淘金”的劉立柱對石油進口配額制頗為憂慮,他認為,若國家原油進出口政策不放開,即使他在秋明油田采得原油,也無法把油運往國內。而計劃赴俄采油的民企,目前大多處于觀望狀態。 因為擔心中國各油企在俄新法實施后將無油可采,宋魁正打算以課題負責人的身份“上書”國務院。而8月24日,國家八部委針對石油體制改革試點問題前來黑龍江現場辦公。 擺在八部委面前的情況是:在坐擁豐富石油資源的黑龍江,中國油企難以觸及俄羅斯油源,地方煉油廠被限定產量,而不少加油站又無油可售——產業鏈上的種種癥結使本不缺油的黑龍江“動力漸失”。 而一個更復雜的問題正在提上日程——在中俄民間輸油管道預定的建設地點,已經明確勘探出一個跨越中俄邊境的儲油帶。據悉,俄方與中國大慶油田相關部門已建立了聯系,但在俄實施新的《礦產資源法》后,中俄選擇哪種形式的企業進行合作,將成為兩國政策矛盾的核心問題。 就在中俄能源合作關系日趨緊密之時,雄心勃勃的石油人士對俄羅斯新版《礦產資源法》限制中國的石油公司赴俄采油感到震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