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駐京記者 鄭春峰) 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審核原則和標準》。這個標準被業界專家譽為迄今為止整頓開發區最為詳盡的一個標準。
遏制“開而不發”
相比于國土資源部和建設部此前已分別對開發區圈地問題進行過的整頓,國家發改委
此次清理的落點是要遏制開發區“開而不發”現象。
根據其相關審核規定,對于1999年底以前批準設立、入區企業少、開發面積不足已批準規劃面積20%的開發區應予以撤銷;對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開發區應予以撤銷。
此外,對地處一市、縣且相鄰的開發區應予以合并,但不得借機搞“一區多址”;對城市遠郊區、縣及縣級市已建開發區具有一定規模和產業特色的,原則上保留1個開發區;未有的一般不再新建。
值得提及的是,以往一直行走于被清理整頓邊緣的高教園區、大學園區被納入了今后嚴格審核的范圍。根據此次發布的“審核標準”:各類新建高教園區、大學園區,省級及以下物流園區,省級及以下旅游度假區,建設新城為主的各類園區,沒有改變農業用地性質的農業園區等五類園區今后不再冠以帶有開發區含義的稱謂,也不納入開發區管理。
“圈地運動”屢禁未止
《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審核原則和標準》被相關專家稱作是針對省級及省級以下開發區的第二道坎。業界人士分析,以此《標準》的發布為契機,國家將強力著手,對省級及省級以下開發區或明或暗的“圈地運動”開始清理整頓。
據了解,自1997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雖然多次對各地、各類開發區的違規行為進行過清查整頓,但由于一些地方對開發區清理整頓不積極、不主動,等待觀望,有的甚至仍在繼續大量圈占土地。
2003年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暫停審批各類開發區的緊急通知》;8月,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了《關于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同年9月和12月,建設部和國土資源部又分頭就開發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了規范,但許多地方依然故我,開發區治理效果不盡如人意。
建設部一位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對于地方大行其道的“圈地”,單靠幾個相關管理部門出擊是難以達到效果的,必須綜合治理或由國家更權威的力量出面進行整頓。
在上述背景下,今年7月25日,國家發改委在鄭州召開了全國各類開發區審核工作會議,確定今年重點對全國省級及省級以下的1846個各類開發區進行清理整頓。就在這次會議上,《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審核原則和標準》的內容基本成形。
一些開發區超出實際需要
地方“圈地運動”造成最直接的后果是耕地銳減,糧食大幅度減產。業界人士分析,到去年年底,清理整頓開發區工作在各大部委聯手狠抓下初見成效。全國開發區核減數量占原有開發區總數的70.1%;壓縮的規劃面積占原有規劃面積的64.5%。已退出開發區土地2617平方公里,復耕1324平方公里,收回閑置土地116.5平方公里。
專家指出,之所以必須對全國的開發區進行全面清理整頓,是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門擅自批準設立名目繁多的各類開發區(包括園區、度假區等),明顯超出了實際需要,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和國家利益。
在國土資源部有關人士看來,為確保開發區過熱現象不反彈,需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為此,自去年初以來,國土資源部對地方上報擬保留的開發區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進行審核。不過,他指出,今年通過審核的開發區將開始逐漸恢復建設用地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