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分銷內資獨享 門戶洞開外資之狼門外徘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5日 01:37 第一財經日報 | |||||||||
從去年12月“開放”至今年6月,京、廣、滬城區新開外資零售藥店僅為32家 本報記者 丘眉 發自上海 加入WTO使得外資有權進入中國藥品分銷領域,當初業界曾生出“狼來了”的憂慮。然而真正“開放”大半年來,“狼”們卻并未如想象的那樣紛至中國。
有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大部分藥品通過醫院銷售,和醫保定點藥店未對外資開放所致。 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有關規定,從2004年12月11日起,我國取消對外資參與傭金及批發服務和零售服務的地域、股權、數量限制,取消對外資參與特許經營的所有限制。 為此,尤尼森營銷咨詢公司(下稱“尤尼森”)旗下商業資訊機構博茂在中國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開放”至今,廣州、上海、北京三地新開外資藥品零售門店總共才32家,占三地新開藥店極小的比例,其中在北京,低至2‰。而這期間,北京五環內、廣州環城高速公路內和上海外環線內,零售藥店數量分別增長了24.2%、22.4%和8.9%,調查區域內現有零售藥店2000家左右。 “外資方都在觀望。”尤尼森首席執行官李勤思說。他分析,這與中國藥品零售銷售市場的局限性有關——在中國,大部分藥品通過醫院銷售;同時,中國醫保定點藥店并未對外資開放。 根據上海醫藥商業協會統計,2004年上海零售藥房對居民零售實現23.8億元,占整個藥品零售市場的17%;醫院藥房對病人藥品銷售116億元,占整個藥品零售市場的83%。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去年也指出,我國85%左右的藥品是由醫院賣給患者的,而法國、德國、美國的市場則正相反,分別有84.7%、84%和74.9%的藥品通過藥店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