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顛覆中求得生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22:58 第一財經日報 | |||||||||
我們不是來了解世界,我們是來改變世界。任何重大的發明和發現,都是對陳舊法則的顛覆。 ——題記 本報記者 毛瀚民 發自深圳
深圳25歲了,萬科21歲。 21年滄海桑田,市場經濟奇跡一般地發展,城市化的進程和人口結構翻天覆地地變化,能夠存留并且茁壯成長的中國企業,鳳毛麟角。 作為中國內地首批上市企業之一,成立于1984的萬科,在過去20年實現持續增長,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為中國企業群無可爭辯的領先品牌。2004年末,萬科總資產155.3億元,凈資產達62億元;2005年上半年,萬科銷售收入58億元,在境內上市房地產企業中位居第一。 世界上任何重大的發明和發現,都是對陳舊法則的顛覆。王石在攀上珠峰后曾說:我們不是來了解世界的,我們是來改變世界。萬科一直在變,也一直沒變。變異的是萬科適應環境變化而從不停止的創新,不變的是萬科20年的地產居住之夢。 漸變之路 “萬科和深圳一起,從零開始。”在與本報記者面對面的專訪中,萬科集團總經理郁亮如此詮釋深圳之于萬科,“深圳還是個很年輕的城市,萬科也不是什么大公司,都很有生命力,都充滿活力。” 萬科21年的發展史,走的是一條不斷超越自我的改變之路。21年的歷史,萬科在戰略上、項目定位上以及客戶層面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984年,萬科的主營業務為辦公設備、視頻器材的進口銷售,此后陸續進入零售、工業生產、房地產開發、影視文化等領域,沿著綜合商社的模式,迅速變為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多元化企業。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萬科發展到“四大支柱”十余個部門,經營種類達十多個。 當時的萬科,在眾多的行業中都小有建樹,但在此后的十年間,萬科堅定不移地展開自己的專業化進程,將這些資產一一轉手。萬科賣掉的每一家公司,幾乎在當時都是業績良好。從2001年開始,萬科正式走上了房地產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確定了只做房地產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后,萬科現在只做住宅,商業、寫字樓都不做了,我們的住宅產品不斷豐富,可以說是住宅的多元化、專業化以及精細化。”郁亮說,“萬科未來十年的目標就是引領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按照我們制定的每年30%增長目標,可以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 “1000億元是個結果。”40歲的郁亮語速飛快,“我們將專注于精細化和專業化的發展。” 精細化和專業化 當初萬科對客戶的定位很單純,深圳是個“白領”為主流的年輕城市,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在客戶定位上,深圳當初的白領人群發生了變化,這時候,萬科的產品也變了。 2004年8月開盤的“萬科17英里”瞄準的是“彰顯地位的成功家庭”,樓盤開盤當天,售樓現場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深圳的‘白領’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我們的客戶定位是社會主流人群,主流人群本來就遠遠超出了‘白領’的定義,深圳的主流人群如此豐富,我們的產品自然也會很豐富了。”郁亮說。 萬科的客戶漸變其實是從學習標桿型企業開始的,從2003年底開始,郁亮把萬科的學習標桿企業定為有50年經營歷史的美國帕爾迪住宅公司(PulteHomes),帕爾迪公司也是一個跨區域運營、專門做民用住宅的地產商。它善于揣摩不同顧客的購買行為,把目標顧客分作11類,而美國一般的地產商只把顧客分成4類。 仔細研究了中國市場的萬科認為,由于人口增長、家庭規模小型化、人口老齡化等原因,未來特定類別的住宅需求將很旺盛。因此,萬科根據家庭收入、生命周期和房屋價值把客戶分成了5個更細的類別:注重自我享受的職業新銳家庭、關心健康的幸福晚年家庭、注重家庭的望子成龍家庭、價格敏感的務實家庭、彰顯地位的成功家庭等,而這些都是目前供不應求的細分市場。 另一方面,郁亮認為,一旦建立起系統的產品品類體系,萬科就能提供梯度產品,終身鎖定那些對產品滿意的顧客。畢業三五年、住著方便的小戶型的職業新銳總有一天要成家,或者成為望子成龍的家長,或者成長為成功人士。初次換房、二次換房以及退休買房,后面還有許多文章可作。 2004年底,萬科委托蓋洛普對萬科14個城市近4000名業主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60%以上的顧客表示愿意再次購買或者推薦親友購買萬科的產品,如果這些人真的要進行二次購買,萬科要做的,可能就是及時地造出足夠多的房子了。 專業化地快速發展不僅是顧客分類,萬科還忙著提升住宅工廠化的水平,換句話說,萬科希望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顛覆萬科 早在2003年,萬科對自身就有“溫水里的青蛙”的提醒;在內部論壇上,總經理郁亮更是提出了“萬科離死亡有多遠?”的深刻反省。在萬科看來,如果在順境中不思進取、不求突破,則必將在環境的變化中走向消亡。 經過審慎的思考和分析,萬科在2004年提出“有質量增長,均好中加速”,要求以國際最優秀企業為標桿,對流程進行全面重整,將自有資金經營周期縮短30%到40%,在負債率不變的前提下,提高凈資產收益率3個百分點。一年前的萬科就告誡它的每一個成員:這不是一次改良,而是一次變革。 “由于去年下半年就調整了上海地區的推貨計劃,結果宏觀調控‘寒冬’來臨的時候,上海的項目受沖擊很小。”郁亮說。 在逆境中自強不息,在順境中謀求突破,在均好中強調加速,這一過程貫穿了一種對自己高標準的要求,體現了萬科的“自省意識”。 在政策敏感期還取得超過150%的利潤增長,萬科無論銷售額、利潤還是增長率,在行業中和自身的歷史上,形勢都非常好。 而行業普遍遭遇的“冬天”,在郁亮看來,這甚至是萬科的一個機會,一個實現規模發展、并購或者合作的機會:萬科上半年新增的400萬平方米項目儲備中,65%來自于合作方式,其余通過信托方式、境外銀行貸款、境外基金合作等融資方式,到6月底,萬科非境內銀行借款占總借款的比重已經提高到了63.56%。 “萬科2005年的主題詞是‘顛覆·引領·共生’。顛覆主要是顛覆我們自己,因為房地產還會有一個比較大規模數字的增長,它會不斷地調整,不斷健康地成長。如果還按照原來的狀態,粗放式的經濟模式肯定是不能再生存下去了,我們本身要改變;第二是引領,要作為行業的領跑者;第三個是企業做了20年了,還要走第二個20年,第三個20年,不單單是要交稅、創造利潤、給社會提供更高的回報,還應該給生態、環保作一些貢獻。”郁亮說。 “深圳25周年在城市發展史上只是彈指一揮間,深圳雖有千萬人口,60%是20歲到29歲,所以深圳還很年輕,深圳創業的使命已經完成,但創新的使命并沒有結束。” 對于轉型期的深圳,郁亮像對萬科一樣充滿自信。“深圳的企業和深圳一樣,從沒停止過創新和超越自己,萬科把2005年的主題定為‘顛覆·引領·共生’,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意愿,萬科永遠不會停止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