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伴隨著十多家航空公司的爭相籌建,民航業高投入高風險的投資特性開始顯現,多家航空公司不約而同都遭受了起飛前股東突然撤資的尷尬。為解決融資難題,民營航空開始尋求海外資本支持。目前,奧凱已與大韓航空達成股權收購意向,鷹聯也確定了組建合資公司新加坡上市的發展方向。
奧凱航空董事長劉捷音昨日向記者證實,奧凱已經與大韓航空簽訂新的投資意向書。
與今年年初雙方就合資組建貨運航空公司達成的合作框架協議相比,新的投資意向書合作范圍更廣,并包含股權收購內容。劉捷音表示,具體內容還未最后確定,價格也不便透露,相關計劃需要民航總局和國家批準。
根據目前民航總局對外資投資中國民航業的規定,外資持股比率最高不得超過49%,而一家外資法人的股權收購上限是25%,因此大韓收購奧凱的股權不會超過25%。如雙方合資獲批,奧凱的擴張將得到強有力的支持。大韓航空位居世界航空公司10強之列,尤其是貨運業務發展強勁,去年已躍升全球商業貨運航空老大,這對于立足天津,計劃重點發展航空貨運的奧凱來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而對大韓航空來說,收購奧凱股權也可獲得大舉進軍中國航空市場的良機。
另據了解,鷹聯航空也已計劃與外方合資,并謀求在新加坡上市融資。鷹聯總裁祝凱表示:“這是鷹聯的發展方向,但目前還沒有實質性進展。”
受制于航空業不可控成本居多,相關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等因素,國內資本進軍民航業的熱情已經受到打擊。奧凱起飛前,原大股東新疆中京奇力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奇力物流有限公司撤資;鷹聯起飛前,原投資方自然人李繼寧、劉啟宏、穆毅撤資,股東變更為廣東英聯投資公司和中國國安文化傳播投資有限公司;本月,中聯航原投資方北京天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突然撤資,由大股東上海航空以1000萬元受讓其10%的股權。開航計劃屢屢受阻,起飛后盈利遙遙無期是投資人難以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作者:記者 涂露芳
(來源:北京日報)
|